互联网时代下福建农林大学该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学校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福建农大”,坐落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农业农村部与福建省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福建省政府共建高校,是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3所高水平大学之一[1] ,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全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111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福建农林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36年的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和成立于1940年的福建省立农学院。 1952年,原厦门大学农学院和福州大学农学院汇集成立福建农学院。 1958年秋,以福建农学院森林系为基础,成立福建林学院。 2000年10月,原福建农业大学和原福建林学院合并组建新的福建农林大学。 截至2021年2月,学校校园占地5700余亩,另有科教基地1200亩,教学林场5.5万亩,资产总值39.7亿元;拥有馆藏纸质图书(含期刊装订本)303万册,电子图书(含电子期刊)331万册;设有19个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有全日制本科生2.2万人,研究生7000多人;有教职工3108人,专任教师1762人。[2]


高校网络舆情概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额发展,网络舆情逐渐成为一类重要的舆情问题。高校网络舆情更是对高校校园和谐和大学生成长成才有这重要的影响,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快速的特点,导致各种信息在网络中传播的快速且难以控制。网络中的不和谐因素会给大学生们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高校需要加强研究网络舆情的特点,更好的控制网络舆情的发展,此类舆情的特点就决定了其可控性高于其他类型的舆情问题。


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特点一、参与主体的特殊性:

高校网络舆情的制造者少数大学生,而参与者比较广泛。此类舆情问题由于发生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它呈现出与其它社会网络舆情问题显著不同的特征。


特点二、舆情内容的多元化:

高校网络舆情在内容上表现出多元性,大多深入校园生活、关系师生权益、对焦学校大事、同步于社会热点。他们在网络上通过博客、微博等形式进行交流,内容涉及情感、思想、学术和人生体会等,或者就学习和找工作过程遇到的种种问题需求指点和帮助,或者对学校工作和一些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或者对自己的经历和所见所闻进行情绪化的宣泄。


特点三、舆情空间的有限性:

舆情空间就是舆情生成、传播、消亡的情景空间,包括舆情发生的各类有形场。高校网络舆情空间主要发生在高校的校园网,高校网络舆情主要通过高校校园网上各种舆情载体进行传播和交流,例如:校园BBS、留言板、博客、微博、QQ群等。这些为人熟知的有限的與情载体就体现了高校网络舆情空间限定性,相对于广泛性和开放的社会舆情空间,这种空间限定性决定了其可控性要更强。


特点四、网络的即时性:

能让信息在互联网中迅猛的传播。高校网络舆情的出现毫无征兆,学生们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各种意见汇集到一起,在短时间内持续互动、互相影响,高校网络舆情加速形成。

高校网络與情的引导

高校网络與情的引导工作可以通过“意见领袖”来开展。一方面“意见领袖”可以围绕高校网络舆情的热点内容积极策划宣传主题,利用校园网、QQ群等宣传平台,开展网络舆情的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凝聚人心;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实施监测、收集并整理校园网内的舆情动态信息,让管理者通过这些信息了解学生们的呼声和意愿,掌握散布在高校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压缩不良信息的传播空间,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引导,营造良好、文明、健康的网络舆情环境。


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对策

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能够根据高校与研究机构的需求,第一时间采集全网相关期刊、杂志、报纸和论文等价值数据,为高校学术研究提供数据与资料支撑。同时,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能够精准、高效地监测网络全平台关于高校的社情民意,掌握学校师生发声动态,及时发现并预警相关负面舆情,为高校提供黄金时间制定相关措施进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