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泸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综合性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入选四川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第二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示范点高校、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川南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川南高校联盟理事单位。[1-7] 学校前身为1901年创建的川南经纬学堂(川南师范);2002年4月,泸州教育学院、泸州师范学校和四川省水利机电学校合并组建泸州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泸州市粮食职工学校并入; 2014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增挂泸州技师学院。[2-3] [6] [8] 截至2018年9月,学校占地1271亩;设有12个教学单位;开办39个专科专业,有各类在校生近万人;图书馆藏书88万余册;有教职工535人,其中专任教师430人,教授29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其他高级职称共114人;获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教育科研成果奖2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0项、市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55项[2] 。 学校首任校长为清翰林院国史馆编修、蜀中五老七贤之首赵熙,著名学者赵藩、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泸州老窖温永盛酒坊第十一代传人温筱泉曾执掌校务;大革命时期,涌现出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刘愿庵、余泽鸿等20多位革命烈士;走出了向楚、谢持、曹笃、吴玉章、阳翰笙、黄复生、胡兰畦、曾德林、黎英海等杰出校友。[2]
新时代舆情
目前,我国高校在舆情监测预警方面仍有所缺失。比如,在山东冒名顶替上学舆情发酵之前,相关事件就已在互联网上多次引起波澜。对于这样的事件,高校应该早早就进行舆情预警,而进行舆情预警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完善的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的作用
完善的舆情监测系统可以定期对各大网络平台的舆情进行收集、跟踪与分析,了解自己学校的哪些新闻正在受外界关注,定期对舆情工作进行评估,动态调整舆情风险等级,评估舆情应对效果。除了专业化的监测功能,完整的舆情监测系统还应具备能够构建舆情管理的案例库,及时收集相关舆情处理的案例,方便高校在确定舆情出现后,能够及时制定一整套标准化处理流程。对于监测到可能会引爆舆情的话题,学校应全面了解情况,做好各种预案,并且做出是否需要主动引导话题的判断。
高校舆情特殊性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产生主体是一群生活经历、知识储备和心理诉求等都高度相同的在校青年大学生,在网络舆情发生时容易产生认同感,形成群体的一致性意见。大学生好奇心强,表现出极高的责任心;表现欲强,表达观点的欲望强烈,甚至极端。大学生中网络使用率高,愿意在网络上发表对事情的看法和见解,并认为这就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途径。在网络上大学生一旦被负面信息煽动,就很容易形成网络舆情,并会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以及高校、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恶劣影响。
舆情反映形式
网络舆情是意识形态中非理性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形式。社会心理的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带来受众话语权的回归甚至泛滥,社会心理的非系统性。相对隐蔽性和错综复杂性、广泛性、群众性等特点揭示政府构建网络舆情的导向机制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因此,我们要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引导大众,使之进行理性的思考,自觉行动,充分发挥社会心理反作用积极的一面。
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方案
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能够根据高校舆情的特点,第一时间采集高校本身全网相关的舆情动态。而消极的网络舆情则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生活方式造成冲击,甚至形成错误的结论或认识。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积极利用舆情监测系统,发挥高校网络舆情的正向作用,不断拓展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为校园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