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警官职业学院要如何做好新媒体时代下的舆情监测

学校简介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是一所省属司法警官院校,位于杭州市,由浙江省司法厅举办,是全国司法警官院校中唯一的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唯一的一所司法部与当地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首批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交流合作基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国法院司法警察培训基地、浙江省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培训基地、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培训基地、浙江省司法行政培训中心、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培训中心设在学校。 学院前身为1982年8月创办的省劳改工作干部训练班。1984年5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正式建立浙江省劳改工作学校,后相继更名为浙江省司法警察学校、浙江省第三人民警察学校。2002年1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升格、更名为浙江警官职业学院。2008年8月,学院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7年6月,学院被确定为浙江省高职优质建设校。2019年12月,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1] 截至2018年12月,学院有下沙、乔司两个校区,占地面积524亩,建筑面积151274平方米;有纸质图书51万册;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4个;在校生2834人,教职工394人;下设4个系、1个分院、1个培训部、2个教学研究部;招生专科专业12个(不含专业方向)。[2-4]


新时代舆情

目前,我国高校在舆情监测预警方面仍有所缺失。比如,在山东冒名顶替上学舆情发酵之前,相关事件就已在互联网上多次引起波澜。对于这样的事件,高校应该早早就进行舆情预警,而进行舆情预警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完善的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的作用

完善的舆情监测系统可以定期对各大网络平台的舆情进行收集、跟踪与分析,了解自己学校的哪些新闻正在受外界关注,定期对舆情工作进行评估,动态调整舆情风险等级,评估舆情应对效果。除了专业化的监测功能,完整的舆情监测系统还应具备能够构建舆情管理的案例库,及时收集相关舆情处理的案例,方便高校在确定舆情出现后,能够及时制定一整套标准化处理流程。对于监测到可能会引爆舆情的话题,学校应全面了解情况,做好各种预案,并且做出是否需要主动引导话题的判断。


高校舆情特殊性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产生主体是一群生活经历、知识储备和心理诉求等都高度相同的在校青年大学生,在网络舆情发生时容易产生认同感,形成群体的一致性意见。大学生好奇心强,表现出极高的责任心;表现欲强,表达观点的欲望强烈,甚至极端。大学生中网络使用率高,愿意在网络上发表对事情的看法和见解,并认为这就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途径。在网络上大学生一旦被负面信息煽动,就很容易形成网络舆情,并会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以及高校、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恶劣影响。


舆情反映形式

网络舆情是意识形态中非理性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形式。社会心理的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带来受众话语权的回归甚至泛滥,社会心理的非系统性。相对隐蔽性和错综复杂性、广泛性、群众性等特点揭示政府构建网络舆情的导向机制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因此,我们要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引导大众,使之进行理性的思考,自觉行动,充分发挥社会心理反作用积极的一面。


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方案

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能够根据高校舆情的特点,第一时间采集高校本身全网相关的舆情动态。而消极的网络舆情则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生活方式造成冲击,甚至形成错误的结论或认识。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积极利用舆情监测系统,发挥高校网络舆情的正向作用,不断拓展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为校园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