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要如何做好新媒体时代下的舆情监测

学校简介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AGRICUL TURE AND FORESTRY)[1] ,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城区,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牵头中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与句容市政府合作共建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1] 学院可追溯到1923年美国人在华开办教会学校——中华三育研究社;1946年,南京政府开办江阴农校;1951年,中华三育研究社和江阴农校合并为江苏省句容农业学校;随后,上海高行农校、江苏省南通农校、江苏省淮阴农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并入;1975年,开办“五·七”农业大学;2002年6月,升格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1] 据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17个实验室和实训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9332余万元。图书馆藏书245万册,纸质中外文报刊杂志596种。占地面积3563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 设有7个二级学院,开办45个专科专业(方向)[11] ;有专职教师69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150人,教授、研究员23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2.4%;有在校生13000多人。[1-2] 2019年12月,列入教育部、财政部“双高计划”第一轮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 2019年11月19日,凭借“药用植物工厂化育苗及林下立体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和“优良草坪草新种质的创制与配套技术的集成及推广应用”项目获第四届“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3]


新时代舆情

目前,我国高校在舆情监测预警方面仍有所缺失。比如,在山东冒名顶替上学舆情发酵之前,相关事件就已在互联网上多次引起波澜。对于这样的事件,高校应该早早就进行舆情预警,而进行舆情预警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完善的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的作用

完善的舆情监测系统可以定期对各大网络平台的舆情进行收集、跟踪与分析,了解自己学校的哪些新闻正在受外界关注,定期对舆情工作进行评估,动态调整舆情风险等级,评估舆情应对效果。除了专业化的监测功能,完整的舆情监测系统还应具备能够构建舆情管理的案例库,及时收集相关舆情处理的案例,方便高校在确定舆情出现后,能够及时制定一整套标准化处理流程。对于监测到可能会引爆舆情的话题,学校应全面了解情况,做好各种预案,并且做出是否需要主动引导话题的判断。


高校舆情特殊性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产生主体是一群生活经历、知识储备和心理诉求等都高度相同的在校青年大学生,在网络舆情发生时容易产生认同感,形成群体的一致性意见。大学生好奇心强,表现出极高的责任心;表现欲强,表达观点的欲望强烈,甚至极端。大学生中网络使用率高,愿意在网络上发表对事情的看法和见解,并认为这就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途径。在网络上大学生一旦被负面信息煽动,就很容易形成网络舆情,并会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以及高校、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恶劣影响。


舆情反映形式

网络舆情是意识形态中非理性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形式。社会心理的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带来受众话语权的回归甚至泛滥,社会心理的非系统性。相对隐蔽性和错综复杂性、广泛性、群众性等特点揭示政府构建网络舆情的导向机制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因此,我们要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引导大众,使之进行理性的思考,自觉行动,充分发挥社会心理反作用积极的一面。


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方案

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能够根据高校舆情的特点,第一时间采集高校本身全网相关的舆情动态。而消极的网络舆情则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生活方式造成冲击,甚至形成错误的结论或认识。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积极利用舆情监测系统,发挥高校网络舆情的正向作用,不断拓展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为校园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