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外交学院新媒体舆情分析模型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简介

外交学院(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简称“外院”,是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1] ,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2] 外交学院创建于1955年9月,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倡议,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系的基础上成立的。周总理为学院亲笔题写校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元帅担任外交学院首任院长。1958年8月1日,外交学院改名为国际关系学院。1960年10月22日,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之一。1961年10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校名恢复为外交学院。2013年7月,外交部、教育部决定共建外交学院。[1] 截至2017年9月,外交学院有展览路校区和沙河校区,占地面积 35.23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总量182.01万册;设有9个教学单位,13个本科专业;有29个研究中心: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 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3个;教职工总数440人;学生总数2244人,其中本科生1369人,硕士生673人, 博士生95人 ,留学生167人。[2-4]


高校舆情必要性

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归根结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道德应该是学生具备的最基础的素质。尊重他人是道德里的核心观念之一。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以问题为导向,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问题及建议

1.信息收集不全面。在大数据产业内,大部分研究者利用网络爬虫获取信息,但也由此衍生了因私人信息泄露引发的网络安全恐慌。为尊重其他官方平台的劳动成果和保证学生个人信息的安全性,本系统目前仅掌握共青团系统的网络数据。因此,为提高数据采集过程的便利化和数据收集的全面性,本研究计划联合学校学生大数据中心开展工作,从学校层面加强与各部门、各学院的沟通合作,尽可能多地获取校、院两级官方平台管理部门和自媒体人的官方授权,合法取用后方数据。

2.数据分析不精准。现有的算法不可能完全识别文本含义,尤其面对词汇的变形使用,如在敏感词语中间加入空格或使用拼音代替文字等方法来逃避捕捉,导致关键词提取的精准率降低。因此,研究须不断改进大数据技术,并使用多种类别的关键词提取算法,如基于分离模型的中文关键词提取算法和基于高维聚类技术的中文关键词提取算法等,提高文本分析精准率。此外,由于网络语言更新速度快,研究还应及时更新关键词库,输入网络流行新用语,把握网络表达新形式,提高语义分析精准率。

3.反馈机制不健全。现有的舆情处理方式往往存在主动性不足、协调力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应建立科学、高效的预警反馈机制,做好舆情决策。要设立舆情监管员,主要负责日常推送,稳定开展网络宣传,并对高校舆情进行实时监控,即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当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出现时,舆情管理员需要结合分析报告,掌握舆论热点,研判舆情类别和等级,及时上报相关信息辅助决策,把责任落实到人。再由责任部门、舆情专家结合实际提出处置意见,启动应急工作预案,第一时间发表权威消息和官方报道,还原事件真相,赢取学生信任,掌握网络话语权,完成决策。



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方案

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除舆情预警外,还可以进行舆情分析,舆情分析能够辅助提升新媒体宣传效力。通过统计官方话题的网络媒体报道量、学生转发量、评论量、关注量、传播情况、用户形态特征等数据,计算热度评估指数,形成对官方推送热度与受欢迎程度的科学评价,有助于宣传工作者更好地把握大学生行为特征和兴趣方向,为找准工作切入点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