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网络舆情管理如何一步到位

学校简介

桂林理工大学(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桂工”,坐落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百校工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国家“863计划”、“973计划”承担高校之一,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经、法、艺7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1-4] 学校最早可追溯至1935年广西省立特种师资训练所。主源于创建于1956年原国家重工业部在广西组建的桂林地质学校,是原国家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直属高校,学校先后隶属于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冶金部、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7月改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管理为主的高校。1978年更名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桂林工学院,2009年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3] 截至2019年7月,学校有桂林屏风、桂林雁山、南宁安吉、南宁空港四个校区,校园总面积4340余亩,有二级教学单位19个,本科专业77个、高职高专专业50个,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类别,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4000余人。[3] [5-6]


高校舆情现状

互联网的发展极大改变了个体信息传播和获取的方式,网络成为舆论的“发酵池”,也成为舆情的集散地。作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网络舆情有效反映了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但是,在自媒体发达的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常常带有情绪化、难控性、即时性、复杂性、隐匿性和自主性的特征。高校作为各种思潮交流碰撞的重要窗口,在自媒体时代加强网络舆情监控与管理,及时掌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及行为倾向,对规避大规模的公共危机事件、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校如何进行网络舆情监管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网络舆情疏导事关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和谐校园建设。为促进校园网络环境的良好发展,高校需要构建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在管理体系建设、网络思想教育、预防机制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积极舆情环境。


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提高舆情处置能力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涵盖了信息监测、研判、分析、处理等环节,只有这些环节落到实处,形成完善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才能有效避免和妥善处理突发性事件。首先,加强网络舆情主体建设,形成一条稳固的舆情管理链,改变舆情管理的被动局面。其次,完善舆情管理制度建设。建立通畅的舆情管理制度,使网络舆情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细致化。


加强网络思想教育,增强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日常管理中,管理者要多走进学生群体,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尤其是通过学生干部了解网络舆情,培养“意见领袖”,及时发现可疑舆情信息,引导舆情事件往有利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地避免突发事件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构建高校网络舆情预防、监控和应急处置机制

避免网络舆情引发群体性事件,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举措。首先,加强舆情信息监测和研判,完善舆情预防和监控机制。其次,构建应急处置机制。高校突发事件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往往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方案

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能够根据高校舆情的特点,第一时间采集高校本身全网相关的舆情动态。而消极的网络舆情则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生活方式造成冲击,甚至形成错误的结论或认识。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积极利用舆情监测系统,发挥高校网络舆情的正向作用,不断拓展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为校园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