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Shanghai Polytechnic University),简称“二工大”,成立于1960年,是以工科为主,管经文理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入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双万计划”、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上海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上海市“双名工程”培养基地、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上海市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市金桥出口加工区企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海峡两岸应用性(技术与职业)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成员单位。[1] 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由主校区和若干个分校区组成,总占地面积近八百亩;主校区位于上海浦东金海路,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46万余册,电子书275万余种;设有12个二级教学、科研单位;有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6个本科专业,31个高职专业;在校全日制学生共计13124人(其中普通本生10412人、专科生2294人,预科生43人,硕士生293人,留学生82人),夜大(业余)学生7416人;有教职工1119名,其中专任教师818名。[1-3]
高校舆情现状
互联网的发展极大改变了个体信息传播和获取的方式,网络成为舆论的“发酵池”,也成为舆情的集散地。作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网络舆情有效反映了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但是,在自媒体发达的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常常带有情绪化、难控性、即时性、复杂性、隐匿性和自主性的特征。高校作为各种思潮交流碰撞的重要窗口,在自媒体时代加强网络舆情监控与管理,及时掌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及行为倾向,对规避大规模的公共危机事件、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校如何进行网络舆情监管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网络舆情疏导事关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和谐校园建设。为促进校园网络环境的良好发展,高校需要构建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在管理体系建设、网络思想教育、预防机制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积极舆情环境。
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提高舆情处置能力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涵盖了信息监测、研判、分析、处理等环节,只有这些环节落到实处,形成完善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才能有效避免和妥善处理突发性事件。首先,加强网络舆情主体建设,形成一条稳固的舆情管理链,改变舆情管理的被动局面。其次,完善舆情管理制度建设。建立通畅的舆情管理制度,使网络舆情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细致化。
加强网络思想教育,增强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日常管理中,管理者要多走进学生群体,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尤其是通过学生干部了解网络舆情,培养“意见领袖”,及时发现可疑舆情信息,引导舆情事件往有利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地避免突发事件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构建高校网络舆情预防、监控和应急处置机制
避免网络舆情引发群体性事件,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举措。首先,加强舆情信息监测和研判,完善舆情预防和监控机制。其次,构建应急处置机制。高校突发事件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往往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方案
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能够根据高校舆情的特点,第一时间采集高校本身全网相关的舆情动态。而消极的网络舆情则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生活方式造成冲击,甚至形成错误的结论或认识。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积极利用舆情监测系统,发挥高校网络舆情的正向作用,不断拓展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为校园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