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如何一步到位

学校简介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有着37年的办学历史,厚重的民族文化,扎实的艺术造诣,严谨的教育氛围深受学生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用人单位的好评。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端正,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始终把服务于社会对职业型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学生就业作为最主要的办学方向,把“培养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幼儿教师和适应现代化艺术审美的舞蹈、声器乐等演艺人才”作为办学目标,形成“在竞争中求发展、以发展求生存”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1]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全国一所使用蒙汉两种语言授课的幼儿师范艺术学校,弥补了自治区民族幼儿教育、艺术教育的空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已经跻身于内蒙古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的前列,也为全区民族教育事业、民族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980年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舞蹈、声器乐等各类艺术人才和幼儿园、小学教师近一万三千余人。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已成为鄂尔多斯市乃至自治区各类文艺团体和幼儿教育战线的骨干力量。近三年2843名毕业生中有95%的学生顺利就业,就业稳定率达到95.6%。[1]


高校舆情现状

互联网的发展极大改变了个体信息传播和获取的方式,网络成为舆论的“发酵池”,也成为舆情的集散地。作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网络舆情有效反映了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但是,在自媒体发达的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常常带有情绪化、难控性、即时性、复杂性、隐匿性和自主性的特征。高校作为各种思潮交流碰撞的重要窗口,在自媒体时代加强网络舆情监控与管理,及时掌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及行为倾向,对规避大规模的公共危机事件、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校如何进行网络舆情监管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网络舆情疏导事关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和谐校园建设。为促进校园网络环境的良好发展,高校需要构建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在管理体系建设、网络思想教育、预防机制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积极舆情环境。


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提高舆情处置能力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涵盖了信息监测、研判、分析、处理等环节,只有这些环节落到实处,形成完善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才能有效避免和妥善处理突发性事件。首先,加强网络舆情主体建设,形成一条稳固的舆情管理链,改变舆情管理的被动局面。其次,完善舆情管理制度建设。建立通畅的舆情管理制度,使网络舆情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细致化。


加强网络思想教育,增强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日常管理中,管理者要多走进学生群体,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尤其是通过学生干部了解网络舆情,培养“意见领袖”,及时发现可疑舆情信息,引导舆情事件往有利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地避免突发事件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构建高校网络舆情预防、监控和应急处置机制

避免网络舆情引发群体性事件,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举措。首先,加强舆情信息监测和研判,完善舆情预防和监控机制。其次,构建应急处置机制。高校突发事件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往往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方案

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能够根据高校舆情的特点,第一时间采集高校本身全网相关的舆情动态。而消极的网络舆情则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生活方式造成冲击,甚至形成错误的结论或认识。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积极利用舆情监测系统,发挥高校网络舆情的正向作用,不断拓展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为校园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