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舆情管理如何一步到位

学校简介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AGRICUL TURE AND FORESTRY)[1] ,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城区,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牵头中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与句容市政府合作共建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1] 学院可追溯到1923年美国人在华开办教会学校——中华三育研究社;1946年,南京政府开办江阴农校;1951年,中华三育研究社和江阴农校合并为江苏省句容农业学校;随后,上海高行农校、江苏省南通农校、江苏省淮阴农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并入;1975年,开办“五·七”农业大学;2002年6月,升格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1] 据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17个实验室和实训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9332余万元。图书馆藏书245万册,纸质中外文报刊杂志596种。占地面积3563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 设有7个二级学院,开办45个专科专业(方向)[11] ;有专职教师69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150人,教授、研究员23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2.4%;有在校生13000多人。[1-2] 2019年12月,列入教育部、财政部“双高计划”第一轮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 2019年11月19日,凭借“药用植物工厂化育苗及林下立体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和“优良草坪草新种质的创制与配套技术的集成及推广应用”项目获第四届“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3]


高校舆情现状

互联网的发展极大改变了个体信息传播和获取的方式,网络成为舆论的“发酵池”,也成为舆情的集散地。作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网络舆情有效反映了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但是,在自媒体发达的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常常带有情绪化、难控性、即时性、复杂性、隐匿性和自主性的特征。高校作为各种思潮交流碰撞的重要窗口,在自媒体时代加强网络舆情监控与管理,及时掌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及行为倾向,对规避大规模的公共危机事件、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校如何进行网络舆情监管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网络舆情疏导事关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和谐校园建设。为促进校园网络环境的良好发展,高校需要构建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在管理体系建设、网络思想教育、预防机制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积极舆情环境。


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提高舆情处置能力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涵盖了信息监测、研判、分析、处理等环节,只有这些环节落到实处,形成完善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才能有效避免和妥善处理突发性事件。首先,加强网络舆情主体建设,形成一条稳固的舆情管理链,改变舆情管理的被动局面。其次,完善舆情管理制度建设。建立通畅的舆情管理制度,使网络舆情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细致化。


加强网络思想教育,增强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日常管理中,管理者要多走进学生群体,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尤其是通过学生干部了解网络舆情,培养“意见领袖”,及时发现可疑舆情信息,引导舆情事件往有利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地避免突发事件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构建高校网络舆情预防、监控和应急处置机制

避免网络舆情引发群体性事件,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举措。首先,加强舆情信息监测和研判,完善舆情预防和监控机制。其次,构建应急处置机制。高校突发事件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往往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方案

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能够根据高校舆情的特点,第一时间采集高校本身全网相关的舆情动态。而消极的网络舆情则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生活方式造成冲击,甚至形成错误的结论或认识。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积极利用舆情监测系统,发挥高校网络舆情的正向作用,不断拓展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为校园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