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如何应对高校舆情

学校简介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泸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综合性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入选四川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第二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示范点高校、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川南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川南高校联盟理事单位。[1-7] 学校前身为1901年创建的川南经纬学堂(川南师范);2002年4月,泸州教育学院、泸州师范学校和四川省水利机电学校合并组建泸州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泸州市粮食职工学校并入; 2014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增挂泸州技师学院。[2-3] [6] [8] 截至2018年9月,学校占地1271亩;设有12个教学单位;开办39个专科专业,有各类在校生近万人;图书馆藏书88万余册;有教职工535人,其中专任教师430人,教授29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其他高级职称共114人;获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教育科研成果奖2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0项、市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55项[2] 。 学校首任校长为清翰林院国史馆编修、蜀中五老七贤之首赵熙,著名学者赵藩、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泸州老窖温永盛酒坊第十一代传人温筱泉曾执掌校务;大革命时期,涌现出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刘愿庵、余泽鸿等20多位革命烈士;走出了向楚、谢持、曹笃、吴玉章、阳翰笙、黄复生、胡兰畦、曾德林、黎英海等杰出校友。[2]


自媒体代舆情

大学生作为一个多元群体,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方文化,形成了人际关系很亲密的社会团体。近年来,随着移动工具的普及,尤其是手机的普及,利用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传输交流信息,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随手关注微信号、微博号,往往会导致很多不实信息被转发。渠道多元并且交互性强,导致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大幅度的增多。


高校网络舆情监管

高校的辅导员及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与大学生的良好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状况,从而保证网络舆情工作的实效性。首先,学校应当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的预测,根据网络舆情的发展速度和特点,研判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热点进行相应的预测和处置。


加强网络舆情研判

网络舆情的研判方法应当根据最近互联网平台中各类繁杂信息的特点,提取可能诱发大学生思想和行为问题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防范工作。大学生群体往往在互联网上抒发感情、发表意见,因此易于受到负面信息的引导,陷入价值观的误区,严重影响个人的健康成长。如今微博、微信朋友圈以及各类自媒体平台已经成了我国年轻群体发表言论的主要网络集散地,各类社会思想借助网络平台不断传播,尤其是很多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在互联网上大肆传播,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消极影响。


高校舆情性质特殊

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群体为在校大学生,和其他社会群体相比较,他们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特殊性,他们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当今大学生不仅思维活跃,而且好奇心强烈,面对教育教学或社会关注焦点等各种重大舆情事件,表达自己的意愿强烈。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年龄结构情况,他们对于网络关注度比其他社会群体都要高,并且他们在网络技能方面接受度也高,他们都很愿意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加上部分大学生的心理不够健康,在价值观、人生观方面存在偏离,在自媒体的特殊环境下,加大了这部分群体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发生几率。


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方案

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能够根据高校舆情的特点,第一时间采集高校本身全网相关的舆情动态。而消极的网络舆情则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生活方式造成冲击,甚至形成错误的结论或认识。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积极利用舆情监测系统,发挥高校网络舆情的正向作用,不断拓展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为校园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