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重庆邮电大学如何应对高校舆情

学校简介

重庆邮电大学(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简称“重邮”,坐落于直辖市——重庆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2011计划”核心协同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四所邮电高校之一,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创办于1950年3月,前身是东川邮政管理局邮政人员培训班;1951年1月,改建为西南邮电分校;1953年3月,分建重庆邮电学校;1955年5月,更名为重庆电信学校;1959年3月,升格为重庆邮电学院;1970年4月,改建为电信总局529厂;1973年7月,再次改建为邮电部第九研究所;1979年5月,恢复为重庆邮电学院;2006年,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 截至2020年6月,学校占地3800 亩,校舍建筑面积68万余平方米,馆藏694余万册(种);有在校学生2.5万余人,其中研究生4200余人,在职教职工1900余人;下设16个二级学院,开设有56个本科专业。[1]


自媒体代舆情

大学生作为一个多元群体,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方文化,形成了人际关系很亲密的社会团体。近年来,随着移动工具的普及,尤其是手机的普及,利用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传输交流信息,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随手关注微信号、微博号,往往会导致很多不实信息被转发。渠道多元并且交互性强,导致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大幅度的增多。


高校网络舆情监管

高校的辅导员及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与大学生的良好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状况,从而保证网络舆情工作的实效性。首先,学校应当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的预测,根据网络舆情的发展速度和特点,研判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热点进行相应的预测和处置。


加强网络舆情研判

网络舆情的研判方法应当根据最近互联网平台中各类繁杂信息的特点,提取可能诱发大学生思想和行为问题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防范工作。大学生群体往往在互联网上抒发感情、发表意见,因此易于受到负面信息的引导,陷入价值观的误区,严重影响个人的健康成长。如今微博、微信朋友圈以及各类自媒体平台已经成了我国年轻群体发表言论的主要网络集散地,各类社会思想借助网络平台不断传播,尤其是很多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在互联网上大肆传播,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消极影响。


高校舆情性质特殊

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群体为在校大学生,和其他社会群体相比较,他们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特殊性,他们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当今大学生不仅思维活跃,而且好奇心强烈,面对教育教学或社会关注焦点等各种重大舆情事件,表达自己的意愿强烈。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年龄结构情况,他们对于网络关注度比其他社会群体都要高,并且他们在网络技能方面接受度也高,他们都很愿意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加上部分大学生的心理不够健康,在价值观、人生观方面存在偏离,在自媒体的特殊环境下,加大了这部分群体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发生几率。


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方案

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能够根据高校舆情的特点,第一时间采集高校本身全网相关的舆情动态。而消极的网络舆情则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生活方式造成冲击,甚至形成错误的结论或认识。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积极利用舆情监测系统,发挥高校网络舆情的正向作用,不断拓展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为校园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