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校舆情,闽南师范大学在应对网络舆情时该摒弃“三种心态”

学校简介

闽南师范大学(Minnan Normal University)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市中心、厦门半小时生活圈内[1] ,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 、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 、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资格高校[4-5] 、福建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试点高校[6]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7]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博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博士学位授予单位。[8-9] 学校由原龙溪师范学校于1958年春设立的师范大专班发展而来,1960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学生[10] ,1963年参与合并组建福建第二师范学院,198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复办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并更名为漳州师范学院,199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首批师范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获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3年4月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同时本科专业列入本科一批招生。[2] 2018年,学校被列为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 。 截至2020年9月,学校共有北江滨和圆山两个校区、18个二级学院、65个本科专业,设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人才培养方向。共有专任教师1239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000余人。[2]


高校网络舆情现状

高校屡屡成为媒体聚集的焦点,因为各种舆情上热搜、刷爆朋友圈从而陷入舆论洼地,凸显出高校在应对网络舆情上的不足、短板和弱项。


网络舆情必须摒弃“三种心态”

一、装聋作哑的“鸵鸟”心态

面对舆情,高校常有逃避现实、视若无睹、推卸责任、自欺欺人的心理,我们把这种消极的心态称之为“鸵鸟心态”。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面对滔天舆情, “掩耳盗铃”式的“鸵鸟心态”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网络是一个无边界区域,也是现实社会的映射,就像我们说“当事人往往是最后一个才知道关于自己的坏消息”一样,你的装聋作哑只会让舆情蔓延得更快、更广、更坏。


二、隔岸观火的“路人”心态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隔岸观火的“路人”心态也会坏事。如果说第一种“鸵鸟心态”是完全的“自欺欺人”的原始状态,那么“路人”心态即使略有进步,也还是“懵懂初开”,会严重伤害了一个群体的情感。对与此类问题,要做的是“速表态,慎定性”。


三、妄自尊大的“家长”心态

“家长”心态有这么几个特征:我是老大,我说了算,你怎么想的和我无关,我有绝对权威、不给你讨论的空间和机会。互联网的最大特征是平等、自由和共享。高校网络舆论表达的内容多样、复杂,这种“绝对权威”的应对会导致网民意见和情感的行为迅速蔓延,形成巨大的舆论倾向,导致网络舆论危机的出现。



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对策

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能够根据高校与研究机构的需求,第一时间采集全网相关期刊、杂志、报纸和论文等价值数据,为高校学术研究提供数据与资料支撑。同时,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能够精准、高效地监测网络全平台关于高校的社情民意,掌握学校师生发声动态,及时发现并预警相关负面舆情,为高校提供黄金时间制定相关措施进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