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况: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中国籍的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得者。她回忆道,研究的难点在对青蒿科属的选择上,到底应该是哪种植物、提取方法上也需要突破。后来,屠呦呦受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的启发,改进了提取方法,采用乙醚冷浸法低温提取,最终获得成功。她运用中医的知识发现青蒿素,找到正确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应用在治疗中,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
舆情传播:
据乐思舆情监测系统的跟踪数据显示,新浪,网易,搜狐等各大媒体都报道了这件值得全国人民庆贺的事。事情的舆论绝大多数是往积极的方向,也有少部分人质疑,说此项成果应该属于集体的而不是个人。但是诺贝尔奖都是颁给第一发现的个人,而且屠呦呦也的确是青蒿素的第一发现人,这个奖项她当之无愧。
观点聚类:
@Schrodingers_Mimo:其实第一天听说屠呦呦获奖的时候,第一印象不是别的,却是她的名字,十分喜欢!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所以她做学问,研究医学,再合适不过了。
@黑嘴带盘:恭喜屠呦呦!证明中国还有人。
@科学网 :不要只把重大科研进展的希望寄托上已经具有很多光环的极少数精英头上,要相信中国数以千万的广大中低层科研人员,只要他们咬住难题不放松,有信心,坚持住,占世界人口20%的中国人得诺贝尔奖应该是一种新常态。陈德旺博主表示【屠呦呦给了中低层研究人员以信心和希望】
@异质思维2012:屠呦呦获诺奖:清华大学教授鲁白;目前的院士制度是利益制度;人民日报:以自信,以自省!后者可否补充:“对民族文化”以自信,“对腐败顽疾”以自省。
@妈妈—古筝:屠呦呦拿奖,我们看见了什么?不仅看到了中国的科学家都具有努力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值得歌颂同时更看到了我们对知识产权、发明权、专利权的重视以及保护意识的不够。明白了屠呦呦和她团队的贡献,中国仅拿得到20%的回报率,80%被人家不废吹灰之力拿走的心痛!
@大漠瘦石: 尽管青蒿素是我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后注册批准的第一个新药,也是到目前为止我国为数不多的创新药,但由于历史原因,青蒿素的知识产权被跨国药企所占有。幸运的是,诺贝尔奖承认了屠呦呦的首创性,认为她在青蒿素研究中具有无可争议的“三个第一”。
舆情观察:
这种事件就是要积极的引导,成为社会的正能量。
1、学习和借鉴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一昧抛弃。这次屠呦呦的启发就来自于葛洪《肘后备急方》,因此不要完全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是要客观的学习好的文化,改正一些不好的文化。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更加被世人接受和认可。
2、做研究要沉得下心,需要具备“坐得住冷板凳”的科研精神。因为科学研究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功,需要经过反复的试验和失败后才可能成功。
3、科学研究中就要发挥个体作用,也要发挥团队精神。个体要有创新,团队要有合作,这样在科学的道路上才能越走越远,让更多的科学成果造福于国家和社会,造福于人类。
4、要树立申请专利的意识,维护自己的科研成果。这样才不会被人盗取和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