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舆情概况:
香港本土激进派“青年新政”立法会议员游蕙祯和梁颂恒12日在立法会宣誓时公然辱华、“宣独”及爆粗,激起全港公愤。据港媒报道,截至17日,两人均表示拒绝就辱华言论道歉。香港两位市民先后上诉高等法院提出司法审查,要求立法会主席梁君彦拒绝两人重新宣誓,要求将两名辱华议员踢出立法会。
据大公网援引TVB新闻最新报道,香港立法会主席梁君彦2016年10月18日裁定梁颂恒、游蕙祯、姚松炎、黄定光,以及刘小丽五名立法会议员宣誓无效,准许五人重新宣誓。
(图1:香港市民到立法会外示威,痛斥梁、游二人辱华言论)
二、事件舆情监测数据
1、热词分析
(图2:热词权重图)
对新浪新闻“香港辱华议员拒绝道歉 港立法会裁定其宣誓无效”进行分析,得到上图,即热词权重图。在图中,关键词“立法会”、“宣誓”“香港”三词字体最大,颜色最深,是新闻的核心关键词,也是此次舆情的关注焦点。
(图3:热词词频图)
从词频图上来看,在热词权重图上字体最大,颜色最深的关键词“立法会”、“香港”、“宣誓”同样也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三个词,其中“立法会”共计出现20次,“香港”共计出现16次,“宣誓”共计出现14次。
2、各媒体采集趋势
(图4:各媒体采集趋势图)
10月12日,事件伊始,舆情关注度呈地位走势。舆情传播的初期(10月13—10月16)网络发帖和评论量很低,10月16日,综合港媒在网上发布了新闻,舆情开始进入大陆网民视野,短短两天,即10月18日,舆情高潮出现。采集媒体中贴吧群组在18日相关数据达到3300条左右。
3、采集来源媒体构成图:
(图5:采集媒体构成类型图 )
从乐思舆情监测中心的数据分析,数据量最大的是新闻,占比达45%;其次是微博,占比达33%。两者合计占比达78%,几乎占据舆情声量的八成,这两个平台的网络意见领袖很大程度上引导着主流舆论,因此新闻和微博也成为此次舆情监测的重要场所。
三、网友热议
1、要求除去辱华议员的中国国籍
2、批判香港立法会不该准许辱华议员重新誓词
3、言语激烈批判辱华议员
四、舆情点评
香港本土激进派“青年新政”立法会议员游蕙祯和梁颂恒12日在立法会宣誓时公然辱华、“宣独”及爆粗,激起全港公愤。事发后,香港历史文化界约三百名学者在《大公报》联署声明:“今日竟有如斯狂妄无知的香港青年,把这历史上的臭名拿到立法会上指谓中国,公然羞辱七百万香港中国人和十三亿祖国大陆同胞。是可忍,孰不可忍!”舆情伊始,社会关注度持续走高,香港问题再一次掀起千层浪。
下面就网友热议的观点,针对此次舆情事件的处置进行相关剖析。
网友热议观点一:要求去除辱华议员的中国国籍
这条评论一共获得了2,998次赞,排在文章“香港辱华议员拒绝道歉 港立法会裁定其宣誓无效”所有评论的榜首,算是网络意见领袖。由于网络为每个人都提供了表达平台,在网络危机演进的过程中,广大网民的直接评论常常构成了舆论/的主体部分,特别是一些网上意见领袖的评论能够引发网民的广泛认同,对网络舆论走势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如果官方能够把握舆论引导时机,将网上意见领袖作为开展舆论引导的一支重要力量,纳入到网络软力量的建设和管理中来,使之在充分发挥民意表达、批评监督作用的同时,成为正确网络舆论的引导者与和谐传播生态的建设者。
网友热议观点二:香港立法会不该准许辱华议员重新誓词
这条评论一共获得2,416次点赞,排在热议榜的第二位。关于香港立法会该不该准许辱华议员重新誓词,在这个重大的质疑面前,网络意见分流,官方回应却在踱步跨栏。基于网络舆情的传播认知理论:“从感性到理性,情绪化认知先于理性判断。”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总要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一过程最容易被谣言占领舆论空间。此时也就要求官方要把握好时机,在第一时间识别危机信息并及时提取出来,甲乙澄清事实、还原真相、明确责任和解决的措施。有的放矢地发布权威信息,通过舆论参与引导人们对香港一国两政形成正确认知和意见表达,达到平息舆论质疑的目的。
网友热议观点三:言语激烈批判辱华官员
激烈言辞往往更容易煽动好事群众,一条内容为:“不能对这些敌对势力的狗腿子、汉奸客气,应严惩。”的评论共计被网友点赞1,706次。说到底这是因为不少网友爱国热情膨胀导致的,网络负面舆情的产生必定有根源可寻,网友愤怒发帖的背后是有多少不满?作为舆情处置主体的官方应该及时了解民意民情现状,及时开展民意互动,疏导激进思想。
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