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舆情概况
据《四川日报》“川报观察”报道,记者从攀枝花市政府新闻办获悉,1月4日10时50分许,攀枝花市会展中心发生一起枪击案件。当时,持枪人闯进会场,对正在开会的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连续射击后逃窜。市委书记张剡、市长李建勤受伤,经送往医院抢救检查后无生命危险。经查,犯罪嫌疑人系该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陈忠恕,被发现时,已在会展中心一楼自杀身亡。
二、事件舆情监测数据
1、舆情采集趋势图
攀枝花枪击案舆情始发于2017年1月4日,事发后1天,也就是1月5日,采集趋势到达顶峰,当日相关数据量超过1500篇,由于事发突然,涉事犯罪人已经自杀,网络上相关信息和权威声明处于缺声状态,所以在1月5日舆情高潮过后,采集趋势才是下滑。
2、地域舆情图
在“贵州警方贴布告 曝光嫖娼人员”地域舆情的分布中,地域舆情声量最高的省份是广东省、浙江省和河南省,除此之外,事发地贵州省和河北省地域舆情颜色也较为深,地域对于舆情的关注差异显而易见。
3、采集媒体构成类型图
“攀枝花枪击案”舆情构成媒体类型图中,数据量最多的是新闻,达1190条,占比41.6%,排在第二位的是微信,数据量502条,占比17.5%,排在第三的是微博,数据396条,占比13.81%。新闻做为主流媒体占比较大,对于舆情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网友热议
1、质疑枪支的来源
@w.jf:真是爆炸新闻。。。。都是大官,枪从何处来?
@王天源:这太吓人了吧,一个官员居然能开枪?那么问题来了,枪哪里来的?
@林夏:我关心的国土局局长就有枪还有实弹,国内禁枪运动这么久,感觉只是对平民的。还有多少当官的有枪没被查出上缴的?
2、希望深入分析得到内幕
@枣子:求继续深扒 里面必有内幕
@潘石:四川人口大量外流,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盘子小了,导致官员越来越难以继续掩盖之前的贪腐。罪行暴露之前就是集中内讧的时候。
@小瑜:这个新闻也算是震撼了,都是官场人,却用枪来解决问题,这会是多大的仇恨,个中肯定牵涉到利益纠纷问题!一个饱读书,从大学出来,在官场摸打翻滚数十年官场老手,却用这样的方式来扰乱公共秩序,枪击市委书记和市长,证明距做出这个行为是深思熟虑,所以相关部门要彻查,背后真相汲待解开,还公众一个真相,另外,枪支是从何处来,十分疑问。
3、对权贵官方的痛斥
@沉思ye:心疼摆射击摊的大妈一秒钟!普通群众因为玩具枪就被判刑,局长那个是真枪啊,搞清楚点,是国土局,不是公安局,枪从哪里来的!
@陈半瓶:贫困的山东老妪为温饱,以玩具枪谋生竟致获罪。四川公务员随身佩带手枪,合法吗?警方知情吗?
四、舆情总结
攀枝花枪击案除了肇事者国土资源局局长陈忠恕死亡外,其他两名官员现已脱离危险,舆情一出,立刻引爆整个互联网,这种只出现在好莱坞大片的情节一旦被搬到现实生活中确实让众人不敢相信,带来的聚众效应也是不言而喻的。
对政界而言,这样的舆论无疑太突然,太爆炸,所带来的舆情影响力也是难以估计的,国土局局长枪杀市长和市委书记,敏感词汇几乎抢占了公众的眼球。非法枪支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对市长和市委书记痛下狠手?作案后为什么选择轰轰烈烈的自杀?每一个疑问的答案都可能牵扯出许多始料未及的消息,舆论压力不言而喻,政府官方此时无任何回应,一旦回应,媒体将会用万千舆论大军抢占热议话题,舆情应对压力可见一斑。
官员在中国是一个特殊而敏感的群体,官员群体的一举一动都引导着舆情动态的起伏,攀枝花枪击案的爆出更是挑拨着公众的神经。国土局局长枪杀市长和市委书记,作案动机尚未明确,这造成公众舆论对官员形象和政府形象负面值的上涨,官员舆情风险日益突出。具体事项以及舆情路径的发展,还得等到官方解释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