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舆情概述:
2017年3月11日晚,女婿赵明在青岛阳光假日酒店往西的礁石上见到了陈正林的遗体。
他的裤子被海水冲去了附近沙滩,能辨认身份的东西是裤兜里那张写了名字的红纸,那是某次参加保健品会议销售留下的姓名牌。
陈正林曾留下遗书称,“向尚集团(以下简称向尚)坑死我……旅游至今一个地方也没去,产品也没拿到多少。”
青岛向尚健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微信公众号上称“营销网络遍布全国40个省、市、自治区,拥有200多家办事处、500多个服务网络终端、4000多名高素质营销精英,年营业总收入达100亿人民币”。
3月15日白天,陈正林家属在向尚附近抗议,在他们抗议的一个多小时中,向尚公司无人出面解释。家属称,当日仍有很多老人赶来参加会员活动,他们对路边的横幅“反应漠然、极少过问”。
二、舆情热议
1、对骗子公司的批判
@刘恋北:我在这里诅咒那些卖保健品坑害老年人的公司及所有人,全家梗死街头!
@夏天的榕树是我:该死的一伙骗子太可恶了,应当遭到千刀万剐,大家可想而知为何一些宣传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所谓的(保健品)在各地方有那么猖獗,而且一些老年人屡次上当都要去买呢?而且政府主管部门却无人问津?
@大眼睛的男孩的梦:骗老人的不得好死,没爹没妈,希望国家加强监管,并出台相关法律,严惩这样的公司
@creation79:那些丧尽天良的骗子们,不懂你们有没有一丝丝的良心不安!
2、对监管部门的吐槽
@夕阳无语2013:国家监管不利,老人成了牺牲品。官方媒体代发广告,给钱就登。保健品传销成了已大祸害。
@li木子李的木:国家,家都散了,还要国吗,现在的骗子专骗老人,各种讲座,各种旅游,各媒体参与。让老人们倾家荡产去买所谓的理财,保健产品。报警有用吗,各种推脱,各种不搭理。
@残存记忆的张新磊:就是传销,还是受国家支持的传销;还有伪基站,妈的都没人管,就差国家给补贴发展了。一天收到10多条,开发票,找小姐,哦美日韩,cao。上个4G网,一会儿断一会儿连,让我产生了,伪基站已统治全国的想法。
@未知数1011133333:不但是保健品害人,连电视台广告也坑人,比如鸿毛药酒有血压高的人不能吃,但是电视台广告说能治百病,我们有个朋友就是吃鸿毛药酒引发脑溢血去世了,找谁说理呢?我们国家对这些广告胡乱飞坑害百姓的所谓保健品,没有严格的管理手段,害人呐!。
@手机用户3025896711_605:保健品成了社会一大危害。可笑的是国家从来不真正整治。怀疑很多领导也吃这些。当然,不是花他们的钱。
@用户1050745894:这些骗子都没人管吗,难怪如此猖獗,咱们的监管部门都在忙什么?
3、对老人上当的心理进行分析
@真实的正义使者:老年人贪图小便宜才是关键,骗子和骗术层出不穷,要政府什么都管也是浪费资源。老人也是成年人,受骗可怜,但也要清楚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责怪社会要别人来为你贪小便宜负责。你贪的便宜怎么自己拿进而不是社会共享呢?
@蹬一蹬腿:上当的,心中都是一个贪字。
@粗茶淡饭111:这些老人很可怜:自身缺少健康科普,缺少基本的辨识能力,对健康有不切实际的追求,面对花言巧语不设防,对蝇头小利趋之若鹜,怎么管啊?别人不是买毒药,就算有人劝阻,老人没有绝望之前会醒悟吗?
@fm1234:其实很好理解为什么老人容易受骗,因为对死亡的恐惧,大家到那个岁数就知道了。
三、舆情总结
“老人花光毕生积蓄购买保健品后自杀”事件通过各家媒体的报道在网络上迅速引起关注,主流媒体新京报、现代快报、未来网、人民政协网、中国青年网等在第一时间对该事件进行了跟踪报告,随后经过网络媒体的转载和再加工,“老人保健品事件”在搜狗头条、新浪新闻里面迅速窜上热搜榜,一时间引来大量网民的关注,舆情热度持续走高。
为什么会有老人频繁上当购买保健品?
新京报分析:从消费者行为学角度,一样商品之所以会吸引消费者并促使其购买,说明其一定满足了其某种需要。同时,任何一样商品,如果可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多维的需求,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功能性需求,这就构成了一样商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域。
保健品之于老年人也是。表面上看,保健品以健康、长寿为噱头,鼓吹服用后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命质量,甚至延年益寿,但是,健康、长寿并不像渴了喝水,饿了吃饭那样直截了当,而是相当模糊,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指标可以验证其服用后的效果。因此,保健品真正满足的并不是它所表达的功能性诉求,而是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这么多年来,保健品市场历来乱象丛生,充斥着大量似是而非的养生谣言、伪科学噱头,以及虚假的广告陈述。近年保健品市场逐渐收缩到老年人市场,现代的老年人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不足以识破保健品营销噱头背后的谎言。所以,老年人在各种保健品“骗局”中总会成为最容易受伤的人群。
要帮助老年人远离保健品“骗局”:一方面,政府的相关监管部门必须行动起来,切实整饬保健品市场的乱象,这是从源头切断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骗局”;另一方面,如何引导和创造条件,让更多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为人子女,也是社会管理部门必须要认真考虑的一件大事。
舆论枪口所指的两大主体:保健品行业和监管部门应该如何应对当前互联网的舆论炮火呢?
保健食品又称功能食品,它是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一种特殊的食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保健品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为15%—30%,并且以高于发达国家平均13%的增长率快速增长,2000年,我国保健品市场份额达到了创纪录的500亿元。快速增长的保健品市场使得越来越多的商户开始投身保健品,加上保健品行业缺乏相应的管理标准,市场变得越来越混乱。
总体来看,保健品行业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虚假、夸大宣传造成消费者对保健品信任程度降低;2、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3、管理法规不完善;4、假冒伪劣保健品泛滥等。其中宣传问题成为影响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只有加强监管,提高准入门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政府方应该要加强保健食品广告监督管理。针对保健食品广告中的虚假宣传,应该严令禁止,保健食品广告应当严格依照由卫生部核发的保健食品证书中的保健功能进行宣传,不得超出和扩大。其次对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抽检不合格的保健食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关于通报不合格产品的有关文件在辖区范围内暂停其广告发布。
从舆情应对的角度来说,作为争议最多的监管部门,应该坦诚面对公众,既要正视危机传播的客观性及其社会影响,做到实事求是,对舆论质疑和批评不回避、不反感、不恐惧、不恼怒;网友@用户1050745894在新闻下评论:“这些骗子都没人管吗,难怪如此猖獗,咱们的监管部门都在忙什么?”面对质疑官方不应该漠视。其次又要以宽容、开放的姿态主动接受网上舆论监督,不隐瞒问题、不掩饰矛盾、不推诿公众问责,通过积极主动的与媒体沟通、与网民沟通,增进彼此间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