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至16日,短短几天之内,印度尼西亚接连遭遇多起恐怖袭击。印尼警方称,袭击者来自印尼本土极端组织,同时受到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影响。
印尼频遭恐袭凸显出东南亚反恐形势的严峻性。过去两年,包括印尼在内,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国都曾遭受恐怖袭击。袭击的地域跨度不仅包括国家首府和地方行政区首府,也包括偏远地区,这对东南亚各国的反恐行动提出了巨大挑战。比如2017年,菲律宾政府曾在菲南部马拉维市与效忠“伊斯兰国”的“穆特组织”和阿布沙耶夫武装进行了5个月的激战。
东南亚有着多样的宗教信仰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向来是极端组织招募人员、拓展组织的目标。过去20多年间,东南亚出现了不少武装组织。2014年后,随着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扩张,东南亚武装分子逐步与之合流,恐怖袭击日渐增多;自2016年下半年“伊斯兰国”在中东地区开始节节败退以来,该组织就在加速筹划对外转移,东南亚便成为“伊斯兰国”渗透的重要目标区域。而由于东盟各国文化宗教多元化,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致使各国在反恐合作机制上步调不一。一些恐怖组织与本土分离主义势力及反政府武装混杂在一起,使得反恐问题在某些国家成为与政治乃至选举相关的话题,加大了合作反恐的复杂性。
对于东南亚国家来说,增强反恐能力首先意味着在国内采取更严格的应对措施,包括法律和安保等方面。以印尼为例,此次连环袭击发生后,印尼总统佐科就敦促国会尽快通过新反恐法。印尼目前的反恐法令是在2002年巴厘岛爆炸案发生后颁布的,此后历届政府频频提起有必要修改反恐法令,但直到目前,反恐法的修订工作才完成,国会现正审议此法案。印尼警察总长迪托也指出,印尼现有的反恐法存在太多弱点,不足以对付恐怖主义,要求赋予执法单位更大的反恐权力。
据报道,修订后的印尼新反恐法将赋予执法单位更大的权力,当局将有权采取行动对付与极端组织合作或是为极端组织招兵买马的人;电子通讯内容、情报报告、财务交易将可作为指控恐怖嫌犯的呈堂证物;出国接受极端组织训练或参与恐怖袭击的印尼公民将被撤销公民权。
事实上,从新千年开始,东南亚在反恐之路上已作出诸多探索。比如在区域合作层面,东盟内部已经成立了反恐专家工作组;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三国去年启动了联合海上巡逻和联合空中巡逻机制,以强化合作打击区域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的能力;今年初,印尼、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新加坡、泰国6国启动了情报合作机制,强调各国定期为打击武装分子提供信息交换,并创建武装分子数据库供各国掌握。
而在国际合作层面,东盟分别同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新西兰、巴基斯坦、欧盟等国家或组织签署了反恐合作宣言或协议。东盟多国还分别与中、日、印、美、澳等国签署双边反恐合作协议。
印尼接连发生的恐袭案再次为东南亚各国敲响了警钟。正如有分析指出,只有多渠道并行才能有效打击本地区的恐怖主义。
(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