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因此,各级税务机关必须充分认识网络媒体在现代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主动融入到互联网“虚拟社会”中去,规范和完善应对网络舆情的机制,强化政府与网络社会的互动和与网民的共鸣,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网络舆情对于政府管理的积极效应。
理性面对涉税舆情
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将舆情视为“民情”不能看作“敌情”。涉税舆情虽非全部准确,但这些“声音”都非常直接、坦率,“乐言”能鞭策、激励自身,“杂音”亦应接纳、分析和疏导,做到尊重民意,而不被民意束缚甚至挟持。因此,在对待负面舆情时,税务部门应视为是一部分有责任心和正义感的群众在关心支持部门工作,是一种最有效的监督爱护。要从部门内部多查找主观原因。要及时掌握涉税网络舆情,第一时间进行引导,最大限度地把涉税舆情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 高度重视网络舆论监督, 熟悉新形势下舆论监督的特点和变化, 掌握网络舆论监督和舆情形成的规律与形式。
合理利用网络舆情
要注意网络民意和网络舆情分析,积极发现案件线索, 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避免事态扩大和恶化,以网络舆论监督促工作、促整改、促提高。要作好“疏导”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系统内的先进人和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做好疏导解释工作,消除领导与干部、干部与干部之间的误解,不能让内部人员成为社会舆情的负面“推手”;加强政务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要针对互联网高度开放性和虚拟性的特点,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第一时间传达税务机关的声音,用正面声音主导网上舆论,群众对税务工作理解了、熟悉了、认同了,谣言就难以站得住脚。
建立舆情工作机制
各级税务机关应该结合自身实际, 加快建立管用有效涉税网络舆论收集、分析、研判和回应机制,搭建工作平台, 产生实际效果。要建立舆情危机预警机制,有计划地对网络舆情进行处置;要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围绕网络热点问题,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与当事人当面交流等方式,抓住事初、事中、事后等关键节点舆情走向,及时披露信息,组织有深度、有说服力的文章在网上刊发,解疑释惑,维护网络正确舆论导向,逐步形成健康的网络氛围;要建立网络舆情处理机制,加强网络舆论技术监控,建立敏感信息数据库,定期搜索反映税务机关的负面报道,做到发现负面舆情,快速上报掌握准确信息,形成权威信源分析舆情走势,判断发展走向,制定处置方案,提出网上反馈信息组织舆论正面宣传,形成网上舆论主流持续跟踪网上舆情变化,适时调整完善网上传播策略;建立舆情信息反馈机制,将对网上舆情信息的处理意见和处理理由反馈给群众,化解矛盾,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建立舆情信息共享机制,积极与宣传、公安和互联网专业管理部门沟通协调,争取他们在网络舆论宣传模式、管理方法特别是舆情热点搜索、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的协助支持,促进网络宣传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专业化。
要有应急危机之策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舆情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有巨大优势。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无限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传递速度快、指向性强、被关注度高、持续时间长、负面评价大等特点,这给舆情监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对此必须涉定应急预案。果断处理突发危机,在第一时间对涉税新闻、网民发帖予以高度关注,及时进行调查,果断作出处理,并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及时解答网民和其他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就能够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化解社会矛盾,能够提升税务部门的公信力。化解负面舆论炒作,以正面负责的态度做好说明和解释工作, 及时在网络和媒体上告知事件的发展情况和处理过程。提高应对媒体的策略,舆情事件发生后,要果断决策,迅速统一思想,“快讲事实,慎讲结论,换位思考,透明公正”,抢先发出声音,先上网,后见报;先简报,后详报,第一时间占领信息高地,避免让谣言扩散,正确引导舆论。
要有舆情治本之策
要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做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廉洁从政工作; 加强文件资料的保管, 防止机关内部资料外泄, 尤其要防范内部信息被披露在网络上, 被有不良企图的人利用。加强舆情知识培训,开设网络公共危机应对技巧与策略等课程,邀请舆情分析、公共危机处理等方面专家,切实提高各级税务机关快速反应、及时应对、正确引导涉税网络舆情的能力。建立有效工作制度,不断提高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管理水平,建立起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分析、报送、通报等制度,增强网络舆情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使网络舆情信息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完善宣传管理机制,强化网络“把关人”意识,实行严格的信息准入制度,坚持“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要实行网络舆情监测制度,对涉及税务系统的报道和评论、投诉和举报、批评和建议等内容进行不间断监测,对重要信息及时摘编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