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一篇“浙江温岭再发暴力袭医案”的报道在网上迅速传播,被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再次引起舆论关注。来自乐思舆情监测系统(www.knowlesys.cn)医疗板块监测数据显示,该新闻最早由网友“Angel-m-m”16日在微博曝光,17日被新华网报道引发热议。
舆情报道:浙江温岭再发暴力袭医案 3医生被打伤
据报道,事情发生在15日深夜。15日22时许,温岭市箬横镇横陈村村民陈某酒后身体不适,在朋友陪同下到箬横镇中心卫生院就诊。输液约10分钟后身体出现异常,经抢救无效死亡。当晚,死者家属数十人陆续到达卫生院,情绪比较激动。在争执过程中,将一名卫生院领导和两名医护人员打伤,两房间窗玻璃被砸破。其中,卫生院领导多处软组织挫伤并轻微脑震荡,目前还在治疗中。
温岭市公安局表示,目前已对5名涉案人员传唤调查,待查清案情后将依法处理。
舆情分析:缓解医患矛盾靠改革更需舆论引导
继10月25日浙江温岭杀医事件之后,时隔一个多月温岭再曝暴力袭医案事件,这再次使医患冲突再度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不断升级恶化的医患矛盾使得杀医事件频发,如何化解医患矛盾成为医疗行业舆情一直不断议论而又没有解决的问题。有统计数据显示,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了22.9%。
分析众多医患矛盾事件中的舆情动态走向发现,面对频频发生的医患事件,舆论在理性认知指导绝大部分谴责暴力行为,认为此举是对法律的藐视,必须对凶手严惩不贷。而在理性之外,对医生和医院的负面情绪仍占据主导地位。不少舆论认为,医患矛盾的原因在于医生缺少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一味向“钱”看,把患者当成摇钱树,令作为弱势群体的患者苦不堪言,最终导致惨剧的发生。强调要改善医患矛盾,医生必须提升自己的医德,卫生、医院系统也要注重提高医生的行医质量,改进医院存在的“事难办、脸难看”作风。
其实,医患矛盾恶化我们在指责医疗体系、医生职业道德、患者法律意识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舆论的不适宜引导是个不可无视的因素。面对医患事件,个别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有“妖魔化”医生的倾向。医生收红包、收回扣、见死不救等等以偏概全的报道,各种医疗行业负面事件时常见诸媒体,使很多患者对医生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直接推动医患矛盾的升级。不可否认,其中确有一些医生的不端行为使得医疗行业整体被污名化,但也有一些负面事件是媒体过度渲染乃至无中生有。
面对医患事件,一些媒体在事实尚未清楚之时就对医院进行有罪推定,进行大肆批判,纵然事后澄清,也难以弥补对医疗行业的名誉伤害。其实,医疗行业作为一种公共行业,在社会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因为其行业性质,其受到的舆情关注度必然高,公众对其期待也可想而知的。作为如此一个重要的行业,其社会公信力一旦遭遇“严冬”,所产生的社会危害也是不言自明的。对待医院和医生,面对不断恶化的医患矛盾,作为媒体,在履行社会赋予的监督职能,揭露黑暗的同时,也应该担负起社会舆论的良性引导作用,应该推动医患关系的和谐,重塑医疗行业的社会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