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磊:看清“互联网+”的本质 跨界融合颠覆创新
发布时间:2016-03-21

“互联网+”是一个让人既兴奋又迷茫的词语,要掌握“互联网+”时代的机会,必须要理解这个时代的本质,掌握这个时代的规律。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

互联网“+”的是传统行业的各行各业,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过往20年中,互联网与广告、零售、银行、通讯等传统行业的结合,造就了百度、阿里巴巴、京东、支付宝、腾讯等互联网优秀企业的同时,也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路径和宝贵的经验。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互联网的跨界、融合、颠覆过程,颠覆传统产业模式的一种新思路、新方法,是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在互联网新形势下的一种重生、革命。其必然带来商业文明的重建,代表一种“商业新思维”的崛起。

“互联网+”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为平台,以传统产业为融合契机,以互联网思维为动力,以品牌的市场重构为生态模式,催化市场格局从本地化发展为国际化,加速品牌版图由区域化演绎为全球化。

 

  “互联网+”的发展进程和数据解读

 

1 提出与进展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提出,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是此行业热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八次提到互联网),有代表提议“互联网+”这种生态战略能够成为“国家战略”。

总理还提到,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随后,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被视为国家互联网+行动战略最高文件,意见包括以下11项领域:“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智慧能源、“互联网+”普惠金融、“互联网+”益民服务、“互联网+”高效物流、“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便捷交通、“互联网+”绿色生态、“互联网+”人工智能。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重点强调了实施“网络强国”,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分享经济和国家大数据战略。

2015年年末,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举行。会上,习近平的出席向世界传递中国政府对互联网重视的信号,宣传中国政府在互联网事业发展以及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做法,传达中国在互联网发展方面的目标和思路,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互联网事业、了解中国的互联网环境、了解中国对互联网的重视以及互联网在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我们各有关部门和企业都需要进一步认清“互联网+”的本质与模式。

 

2 数据与解读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其中,2015年新增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6.1%,较2014年提升1.1个百分点,网民规模增速有所提升。

中国企业的日常运营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该《报告》还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企业计算机使用比例、互联网使用比例与固定宽带接入比例,同比分别上升了4.8个、10.3个和8.9个百分点,达到95.2%、89.0%和86.3%。中国网站总数为423万个,较2014年增长了88万,年增长率达到26.3%。同时,中国网页数量首次突破2000亿。中国企业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互联网工具开展交流沟通、信息获取与发布、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企业“互联网+”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不断助力企业发展,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的影响已进入到新的阶段。

我预测,作为互联网的第一阶段,PC互联网已成“死海”,PC端已经成为历史。而第二阶段的移动互联网现在则是“红海”,从2015年开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进入下半个周期,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强化延伸到生活服务、应用场景。而基于智能硬件、智能家居“万物联网”则是第三阶段,是未来的“蓝海”,在物联网的推动下,更多的智能设备互通互联,这不仅是一种需求,同时也是一种趋势,而需求和趋势就代表着机会——智能硬件的兴起。

“互联网+”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新机遇,我把几个业态分了一下。90年代更多的是挑着鸡毛换糖的行走的行商。90年代之后,有了坐商,批发市场等实体的零售产业。再一个是2004年之后,网商的群体开始逐步兴起,更多是以PC互联网为重要依托的经营载体。2015年开始,以微信互联网为载体的微商进入我们的眼界,而2016年又有一个词“创客”进入我们眼前。创客今后有很多的载体,而更多是基于万物联网来展开的。

 

3 阶段与趋势

“互联网+”在我国商业化20年来,从信息传播起步,到网络交易、团购预订、再到当下最为热门的互联网金融和智能硬件、万物联网,大致经历了以下五大阶段:

  •   阶段一:“1.0时代”即链接人与信息,即“信息传播互联网化阶段”,催生了一大批诸如新闻门户、搜索分类、即时通讯、网络游戏等网站。
  •   阶段二:“2.0时代”是链接人与商品,即“流通业互联网化阶段”,以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购物网站为代表。
  •   阶段三:2004年后的“3.0时代”是链接人与服务,即“服务业互联网化阶段”,以美团、大众点评、携程等生活服务电商为例。
  •   阶段四:从2014年起的“4.0时代”是链接人与金融,即“金融业互联网化阶段”,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商为主要代表。
  •   阶段五,2015年起“5.0时代”是链接人与万物,即“制造业互联网化阶段”,其中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万物联网等都是热门领域。

 

 

重审“互联网+”:不是“+互联网”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思考方式在于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和跨界思维等,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营销、创新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

其实,“互联网+”不等于“+互联网”,如果是“+互联网”,其实,它是一个物理的反应,但是“互联网+”显然是一个化学反应,它会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我想“互联网+”本身绝不是讨论如何再切割原来的市场。相反的是,它会带来巨大的增量和变量。

我认为,“互联网+”未来有七大方向:

  •   第一,连接与聚合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主旋律
  •   第二,产业互联网化
  •   第三,金融化成为大趋势,个性化、定制化需求时代来临
  •   第四,O2O将成为服务互联网的主要模式
  •   第五,“智慧工业”时代
  •   第六,开放、协作,共赢,参与、互动成为主要价值观
  •   第七,以用户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以内容为中心

  

最后,要重视互联网+的“创造性破坏”

发生在互联网领域的“创造性破坏”,在产业经济领域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创造出一些新产业的同时,也引发一些后果:首先网上假冒伪劣泛滥;第二给现有的流通体系带来颠覆性重组,传统的店铺可以带来一定的租金、税收、就业,而店铺由线下转到线上后,租金、税收、就业都没办法实现。

因此,应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的创造能力,削弱它的破坏性。电子商务是目前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行业,在这个行业几乎看不到任何一个“国家队”,而开办购物网站也没有任何门槛,政府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对电子商务一直是“无为而治”或者缺位的状态。

现在全国上下有点浮躁,各地不根据自身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盲目“乱+”互联网。传统企业并不能将实体店的运营模式完全搬至网上。简言之,用跟线下一模一样的方式去做线上,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现如今传统零售企业在“触网”前并没有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因此,集体陷入茫然之中也在所难免。

这种苗头和迹象,需要引起我们重视,不能像前些年发展物联网产业一样,也是一哄而上,几年下来,耗资几百亿,物联网应用水平还基本停留在原先层次,这就需要顶层设计智慧。

 

  成功实践“互联网+”不能一哄而上

未来十年内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网络购物将成为主渠道,而且相当部分的线下购物也会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互联网将与传统商业融合,成为社会主导商业模式。其中,“互联网+”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供了巨大空间。

当前中国传统制造企业面临的瓶颈主要包括商品大批量生产后的营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传统B2C模式下,信息传递缓慢而分散,导致出现大量的产品库存现象;传统制造企业不具备零售能力等。而“互联网+”模式已成为信息经济条件下企业增强竞争力、提升附加值的有力手段。

成功实践“互联网+”,则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能一哄而上、甚至搞运动式的“大跃进”。不管是网络零售,还是实体零售,本质都是零售,只是业态不同而已,互联网只是工具,更好的做法是融合。线上的要往下走,线下的要往上走,两者达到一个平衡,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不是你死我活。跨界与融合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阿里、苏宁、京东、永辉都看到了这一点。

我们不能辜负“互联网+”这个伟大的时代,站在“互联网+”的风口,就算再重的猪,也要努力飞起来。

 

来源:环球网   http://lianghui.huanqiu.com/2016/dialogue/2016-03/8692737.html

分类: 智慧城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