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舆情概况
前段时间穿越雾霾区高铁的一组图片在网上热传,从上海开往北京的高铁穿越了雾霾区之后,白色的高铁变脏了,网上一列变脏的高铁真的跟雾霾有关系吗?
对此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营运部副主任黄欣表示自己也乘坐了这个车,关注了有关报道,并指出持续严重的雾霾天气会对铁路供电系统造成影响,雾霾的颗粒覆盖供电设备,容易产生雾闪,可能会影响到列车供电和正常运行。
有乘客关心从前一段时间雾霾的状况来看,坐在高铁车厢内需不需要全程戴口罩?对此黄欣表示,大家的关心点可能是“脏不脏”,我们更关心的是安全,我们对关键的行车设备加大了保养的频次,保证雾霾天列车运行的安全,如果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还会采取降速运行的方式来保证安全,也可能会造成列车的晚点,希望旅客能够理解。同时大家关心的高铁通风系统,我们国家的高速铁路动车组的通风系统是安装了多层级的过滤网能够对粉尘进行物理拦截,车厢内的粉尘浓度明显的低于车外,完全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大家不用过于担心。由于高铁动车组停站较多,频繁开关车门,车外的空气会有部分进入车厢内,有时候会影响到车内空气质量。
二、事件舆情监测数据
1、热词趋势
雾霾天气在高铁上要不要戴口罩,热词趋势图中,PC端和移动端的走势相仿,都出现了两个峰值段,移动端的第一个峰值出现的时间较PC端早一天,出现时间在2016年12月20日和21日,以“@聚美陈欧”发布的一篇“心情和雾霾一样,还是发个红包吧,谢谢一直支持信任我的每一个人”带来了舆情热度;第二个峰值出现在2017年1月5日,以人民网发表的“小学启用气膜体育馆 雾霾天学生照样玩”带来了舆情热议。
2、地域舆情图
“雾霾天灾高铁上要不要戴口罩”地域舆情的分布中,地域舆情声量最高的省份是广东省、北京市和山东省,除此之外,河南省、河北省和陕西省地域舆情辐射圈也较大,总的来说对于该舆情的关注,或多或少都是有雾霾出现的省份,事件相关度越近,地域舆情热度越高。
3、舆情受众分析
“雾霾天在高铁上要不要戴口罩?”舆情受众中,年龄占比最大的是25——34岁,占比51%,其次是19——24岁,占比30%,占比最小的是50岁及以上,仅1%。雾霾舆情的受众主要集中在青壮年。
4、舆情构成类型图
舆情“雾霾天在高铁上要不要戴口罩”的采集媒体构成类型图中,占比最大的是新闻,达36.06%,数据量903条,排在第二位的是微信,占比22.4%,数据量561条;第三位的是贴吧群组,占比9.82%,数据量246条。舆情构成的类型多样,发声最多的还是主流媒体新闻,作为网络媒体的微信和贴吧群组在舆情的传播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三、网友热议
1、对雾霾天表示揪心
@林哥看天下 :这张照片触目惊心,高铁穿行雾霾被染成了茶叶蛋,可想而知人体会受到多严重的伤害!中国,请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我们的肺。。。
@Leowas:和谐号说,我吸的不是雾霾,是寂寞!
@柴鸡养殖20170:动车这样洗,我想知道人的肺改如何清洗呢?
2、对雾霾天的无奈
@波罗马甲:吸了雾霾的肺,如何洗刷刷?
@阿明在郑州:脸洗洗就好了,我们的肺呢?掏出来洗洗再装上去??
@介个妹儿:车可以洗干净,吸了雾霾的肺怎么洗干净,还是多关注怎么把环境污染问题改善为好!
四、舆情总结
雾霾,这一个让万千国民痛心疾首的词汇,从2011年开始进入公众的视线,到现在2017年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最先出现雾霾的城市使我国的首都,在这个重工业及其发达的地区,有着类似于伦敦的发展历程:能源消耗换来经济的迅速增长,数十载之后大自然终于不堪其辱的开始了报复行为——雾霾。
雾霾开始出现在大大小小的城市,越来越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网络上关于雾霾的各种各样的新闻也开始层出不穷“如何逃离雾霾?”“如何缓解雾霾造成的伤害?”“雾霾防治?”“雾霾过滤”…..等等话题。
2017年1月13日,央广网发布了一篇名为《雾霾天在高铁上要不要戴口罩?》的新闻迅速在网络上引起关注,春运的热度叠加在雾霾这个话题之上,两者的融合再一次引起了国民的高度重视。不少网友在看过高铁穿过雾霾后的样子,痛心疾首的说:“高铁被染成了茶叶蛋的颜色”,并呼吁到:“中国,请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我们的肺。。。”各种各样的言论在网络汇集:“吸了雾霾的肺,如何洗刷刷?”“脸洗洗就好了,我们的肺呢?掏出来洗洗再装上去??”一个又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触动着国民的神经,到底还要多久,我们的生活才能远离雾霾呢?
针对网络“雾霾天在高铁上要不要戴口罩”的说法,铁道部门在2017年1月13日也给出了回答:“别太担心,不需要戴口罩。”权威信息的发布很大程度上稳定了人心,终止了一次负面舆情的传播。舆情的应对中,最考验的就是官方预见舆论危机,把握舆论话语权,主导舆论的能力。对于铁路局来说,能够解开问题的关键是,公众需要的真相能否跑在质疑前面,即雾霾天坐高铁要不要戴口罩,会不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伤害,做到权威媒体有足够的能力引导自媒体发声。除此之外,铁路官方此次的舆情应对,很好的权势了只有官方权威信息抢在网络谣言前面,才能占领舆论制高点,争夺话语主动权,主导舆论的演变进程,从而为解决问题(消除网络谣言)提供更好的主观路径和客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