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舆情概述:
2017年3月28日讯,新华网乌鲁木齐3月28日消息,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获悉,3月28日凌晨发生于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的煤矿采空区塌陷事故共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受伤人员正在医院接受救治,暂无生命危险。
3月28日4时30分许,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八道湾煤矿(已停产)附近一采空区发生塌陷,造成该区域内一警务室7人被困。事故发生后,乌鲁木齐市消防、卫生、公安、安监等部门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救援。
目前,事故救援工作已结束,事故原因调查正在展开。
二、舆情监测数据
采集媒体构成类型图
“乌鲁木齐煤矿塌陷案”舆情的采集构成媒体类型图中,采集占比最高的是新闻占比45%,排在第二位是是微博,占比22%,排在第三位的是搜索引擎占比15%。除此之外,微信、博客、贴吧群组等也是构成舆情采集类型的重要媒体。
2、地域舆情分析
“乌鲁木齐煤矿塌陷案”地域舆情的分布图中,舆情热度最高的是新疆,其次是河南省、排在第三位的是上海市。由于事发地灾新疆,所以相对来说地域舆情的聚焦点也在新疆。
3、舆情受众分析
“乌鲁木齐煤矿塌陷案”的舆情受众,年龄层主要集中在25—34岁,占比56%,其次35—49岁和19—24岁同居第二占比22%,青壮年成为该舆论的主要推动者。从男女性别来分析,男性占比89%,女性占比11%,男女性别占比差异较大,男性对于该舆情的关注热情比女性高。
4、舆情热词分析
对“乌鲁木齐煤矿塌陷案”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关键词“乌鲁木齐市”、“事故”、“受伤”等关键词字体最大,颜色最深,是该舆情的核心与重点。在词频图中“事故”出现了6次,出现频率最高,是全文的中心词。
三、舆情热议:
1、对事故的祈祷
@青宇家的晴尹lucky:希望无人员伤亡。
@c-最爱冬天的小刘–:愿平安。
@吴雨蒙蒙蒙蒙蒙m:今天是咋了愿平安。
@蓉姐在LA:希望能平安[蜡烛][蜡烛][蜡烛] 如若需要 希望慈善团体组织捐款。
2、质疑煤矿塌陷的原因
@方小盐:这不是矿难,是地基的问题才塌的。
@千古冬蝶万世凄绝:查,严查,全查。
@Ay欧意啊蚂蚁啊吼吼:不是矿难,踩空区造成房屋下沉。
@大Z小y小小z:新疆煤层埋藏浅、煤厚大、地层结构弱胶结等特点,这也导致一旦下方出现采煤活动,地表被波及的可能性极大,特别是水资源。。。。。
3、对于煤矿行业频繁矿难的吐槽
@满天凉月5725955178:老是看到矿难,我都后悔我选了这个专业。
@翟东亮123456789:这种随时出现危险的工作就得把工资给高点毕竟人家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工作。
@tian颢:中国的煤矿天天出事,难道不该反思吗?
4、对监管部门的吐槽
@小蓝扣子:有关部门能不能把采空区都标出来做处理,不要为了赚钱把人的生命置于危险中。特别是住房。
@猴哥说玉和田玉金丝玉:乌鲁木齐城市下面就有煤矿,随着城市的扩大,建筑物建在了采空区上方,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希望城市建设领导部门,切实负起责任,不要让此类事故一再发生!
@新疆黎叔:采空区应该回复植被该做绿地后封闭禁止人员靠近进入。
@木头小麻瓜:大部分的警务站工期太短!漏洞太多。
四、舆情总结:
2016年1月21日,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官网发表了一篇名为《聚焦乌鲁木齐两会:治理米东区塌陷区》的通知。文章指出:由于长期开采煤炭,造成新疆米东区铁厂沟矿区形成若干地面塌陷,而且因为运煤车辆过往,造成铁厂沟矿区灰尘弥漫。在此次两会上,乌市人大代表冶永福、吴东等联名提出建议:治理米东区采矿区塌陷区恢复生态。
两会刚过去不久,乌鲁木齐又迎来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的煤矿塌陷案,截止3月29日上午10点,发生于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的煤矿采空区塌陷事故共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突发事件之后,由于政府还没有公布事故原因,官方权威言论处于空窗期,网络上兴起了对于塌陷的各种猜测。网友@方小盐表示:这不是矿难,是地基的问题才塌的;而网友@Ay欧意啊蚂蚁啊吼则表示:不是矿难,踩空区造成房屋下沉。网友各抒己见对煤矿塌陷的原因进行了猜测。网友@tian颢把问题引向另一个方面,对于频繁塌陷的中国煤矿业表示质疑:“中国的煤矿天天出事,难道不该反思吗?”总的来说,冲刺在当前舆论场上的言论都是带有负面和质疑性质的言论。
当前舆论场上的观点分为四大方向:
1、对于出事群体的祈祷和祝愿。大部分网友在新闻下评论,希望无人员伤亡,如若需要 希望慈善团体组织捐款。
2、质疑煤矿塌陷的原因。由于官方称还在调查事故原因,所以自然少不了公众对于事故原因的猜测。
3、对于煤矿行业频繁的矿难表示吐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的煤矿天天出事,网友认为官方应该反思。
4、对于监管部门和政府的吐槽。希望有关部门能把采空区都标出来做处理,特别是住房方面,希望城市建设领导部门,切实负起责任,不要让此类事故一再发生!
舆情应对,考验的是官方应对主体在网络时代与众多自媒体的竞争中,预见与把控纷繁信息的能力。当乌鲁木齐官方回应尚在各层级中踱步跨栏时,虚假猜测信息已经向公众发动冲锋,而受众先入为主的心理,令当地政府陷入被舆论拖着走的尴尬境地。所以在自媒体时代,官方应该重视突发事件后的黄金传播时间,做好信息的披露,第一时间通过权威发布来挤压谣言的生长空间,使政府引导舆论的走向而不是被舆论拖着走。
其次在实施一系列舆情引导措施之前,政府、媒体首先需要消除网络舆情的刻板印象,对网络言论心存宽容之心。从网络群体性事件实际处置来看,官方对该类事件规律的把握、
趋势的研判上存在一定不足,行为模式有时也较为消极。一般表现为,一方面刻意回避问题和矛盾,认为采取鸵鸟政策即可将事件消弭。在网络上已经出现突发性的传播事态后,不能做到主动披露信息,而是消极对待,给谣言的传播留下了空间,对网络舆情的引导缺乏经验。另一方面,对事件发展趋势把握不准,在事件刚开始发生时不能主动快速查清事实、认真纠错,或者利用媒体和网络澄清事实,从而丧失了在事件初期有效控制事态发展的最佳时机,最终形成被事件发展牵着走,从而导致事件不断升级。
最后,在平常的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网络舆情,最好成立一套舆情应急预案,新疆矿难毕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在突发的事故后,官方应该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成立一套自己的舆情应对方案,而不是在每次突发事件后都是手忙脚乱,舆情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