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舆情概括:
7月1日,有消息称,华为公司7月1日正式搬迁,40辆8吨货车,共60车次,搬迁车辆将往返深圳和东莞松山湖。7月2日,将有2700人从深圳到东莞松山湖溪流背坡村上班,约有1500辆车。
华为公司将分三批次搬迁。除了本次搬迁之外,第二批搬迁时间为7月30日,人数大约为3000人;第三批搬迁时间为8月30日,人数大约为8000人。
二、舆情监测大数据
1.传播趋势
本次“华为研发等部门搬迁至东莞”事件截至目前整体舆情处于波动上升状态,舆情在7月1日开始相关媒体信息数量不断升高,在7月5日相关媒体报道达到最高峰,信息数量超过150篇,此后舆情趋势有所下降,进入波动状态。
2.新闻网站TOP10
截至目前参与报道的新闻媒体TOP10包括百家号、搜狐网、今日头条、北京时间、一点资讯、网易、新浪、腾讯网、凤凰网等多家有影响力的网站。其中,排在前三的是百家号、搜狐网和今日头条,相关信息分别为102条、64条和21条。
3.总体传播媒介分布
乐思软件舆情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此次舆情监测媒体构成类型中,排在采集来源榜前三位的是新闻、微信和贴吧群组。新闻是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数据占比为59.03%,微信和贴吧群组分别占12.38%和9.03%。
三、舆情热议
1.吐槽深圳
@蔡蔡:深圳的高地价,高房价,高成本让一个在深圳起家的企业都混不下去了。。只是任正非不愿意直接点破。。我在深圳这些年,亲身感受深圳的变化,越是变动,民营企业,三资企业越难过。
@我就是你们所说的吃瓜群众 : 实体业永远是支柱,特别是像深圳这样靠实体业发展起来的,连华为都没法生存,那么深圳真不适合人生存,请问深圳拿什么做服务业,服务谁,自己服务自己吗?我已看到空城的景象,房产的畸形始终是要付出代价的。
@努力ing : 说实话房地产迟早害死深圳,如果还继续这样搞地产。害死深圳的节奏,领导应该换人,换一个深圳本地人比较好。
2.觉得是正常的现象
@思乡浪子 : 产业转移,深圳已经够发达了, 不需要工厂了,只有服务业就行
@一鸣:华为研发等部门从深圳搬到东莞,说明华为借力发展的时代成为历史,已进入自主创新发展阶段。期待华为再创辉煌!
@Freecloud:芯片工厂一般面积需求加大,投入周期长,深圳成本太高,不适合高风险回报周期长,占地又很大的项目,投100亿能完成的项目,估计在深圳要投入500亿,这就是深圳劣势,发展实体经济的平台包装的再好,创业体制再完善,关键点都不行,全部免谈。
四、舆情应对建议
团体:
1.需及时发现网上负面消息,收集分析,准确把握事件的发展趋势(建议使用舆情监测系统监测,如: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2.在事件刚开始发生时主动快速查清事实、了解真相,并组织人员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需及时网络上发布相关消息公布事件真相,及时处理事件并信息透明化。
个人:
1.要有冷静客观的判断,积极参与讨论。
2.关注事件最新进展,多从不同角度思考,能提出自己个人的观点。
五、舆情分析
首先从深圳的房价方面来说,目前深圳市的房屋交易均价在5万以上,而且还在增速中,针对华为这样的用地大户来说,高额的房价会导致房屋费用的持续上升,而针对高房价,周边的设施同样会进行提升,比如:娱乐、消费等行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华为做出搬迁的决定也在情理之中。
再次从人工的方面进行考虑,上述说道高房价,那么相对的人工成本会相应的提高,虽然赶不上房价的变化,但是如果想在深圳生存必须提高相应的收入,而深圳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也在逐年提高,这样的情况对于一家科技公司来说可以说是有很大威胁,用人成本导致净利润的下降。
再次华为公司的保障,华为作为深圳龙岗的纳税大户,不仅税收占了龙岗的近半,同时产值也对龙岗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面对各方利益集团的侵入,华为的诉求不仅没有实现,反而各方利益开始以华为作为招商点进行利益瓜分导致华为的担忧。比如:最初深圳市以华为为中心的科技城的打造,本来是为了完善周边设施,但是却在政府招标后涌入大量的房地产开发商,打着华为的名义进行房地产开发。导致华为对当地政府有很大程度的抵触。
最后东莞的拉拢,早在2012年华为公司进入东莞的时候东莞便对华为进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其实主要就是土地的资助,在优惠的前提下,帮助华为建设了一大批的办公、居住、娱乐性性建房和设施,就拿2018年初华为公司给员工的住房就可见一斑,在东莞房价将近3万/平的地方,华为公司给出员工的价格是8500元/平,而且还带精装修,这样的条件跟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但是作为回报早在2015年华为就成了东莞的第一纳税大户。(东方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