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舆情概括:
近日,有网友实名举报,江苏昆山一企业疑将大量化工废料运至常州金坛区一工业园内掩埋。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政府新闻办称,经鉴定,涉事地块挖出的污染物,即为举报信息中所指的化工废料。目前案件已移交警方,涉案责任人因涉污染环境罪被刑事拘留。
二、舆情监测大数据
1.传播趋势
本次“江苏一工业园被曝偷埋化工废料”事件截至目前整体舆情处于波动状态,舆情在7月15日开始相关媒体信息数量不断升高,在7月16日相关媒体报道信息数量超过500篇,达到峰值,此后舆情趋势不断下降,趋于平稳。
2.新闻网站TOP10
截至目前参与报道的新闻媒体TOP10包括百家号、凤凰网、新浪、搜狐网、中国新闻网、中华网、人民网、新华网、网易等多家有影响力的网站。其中,排在前三的是百家号、凤凰网和新浪,相关信息分别为270条、51条和37条。
3.总体传播媒介分布
乐思软件舆情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此次舆情监测媒体构成类型中,排在采集来源榜前三位的是新闻、微信和微博。新闻是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数据占比为73.59%,微信和微博分别占10.91%和4.41%。
4.热词词云
三、舆情热议觉得
1.必须严惩
@奇迹的一天523:必须严惩,这些都不是人是畜生
@我是一个小小的战士:必须严惩,可以判刑了
@四月透:为了利益牺牲环境,这样做真的太黑心了!
@简短评论:重罚重判!保护好举报人。
@南洋二十二:这些人怎么这么喜欢干害人害己的事
2.吐槽相关部门
@布雷疼的培根子:中国设立环保局的意义就在于多几个吃空饷的名额吧
@暴躁的默默40:有的时候真的对这些部门失望得不行。多次向环保局投诉废气排放影响生活,但是为了工业发展,毫不理会我们这些小百姓的意见。或者假模假式的关了几天,然后又开始排放
@卡通小奶牛:环保局罚酒三杯
@Wendigo_So:监管失职这么明显,还要发现?
@路怒要控制:环保局就是摆设?不举报不知道?
四、舆情应对建议
团体:
1.需及时发现网上相关负面舆情,收集分析,准确把握事件的发展趋势(建议使用舆情监测系统监测,如: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2.在事件刚开始发生时主动快速查清事实、了解真相,并组织人员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需及时网络上发布相关消息公布事件真相,及时处理事件并信息透明化。
个人:
1.要有冷静客观的判断,积极参与讨论。
2.关注事件最新进展,多从不同角度思考,能提出自己个人的观点。
五、舆情分析
最新消息显示,经当地环境监测站初步检测,这些黑色污染物的pH值最高达12.28,属于强碱性污染物。虽然“pH值在12.5以上才能确认是危废”,确定是危废才能将相关责任人移送公安机关刑事立案,但实名举报者声称的“掩埋量达几千吨”是否属实,对土壤造成了什么影响,污染持续了多久,这些疑点仍有待廓清。
也就是说,挖出废料,还得挖出真相。废料固然能“偷埋”,真相与责任却无法掩埋。
从环境学角度来说,任何雷霆治污中的停产、限产乃至关门,并不能从源头上解决废料减量与污染预防的问题。这起事件在部分地方产业仍未跳出工业依赖的背景下并不稀奇,也指向两个具体的现实问题:国内化工企业的固废处理能力究竟处于什么水平?以掩埋方式处理固体废物在基层究竟有谱没谱?
俗话说,垃圾是错配的资源。那化工废料呢?减害处理的化工废料起码不应沦为环境“杀手”。而解决办法有两个:一个是清洁生产,再一个是绿色处置。
这些年,很多地方的农药厂等成为“污染大户”,这并不是说农药就是可以原罪的市场产品。说到底,还是因为源头的生产技术缺乏环境考量,在成本控制上没有环境预算。生产粗放、排放任性,部分产业领域的环保技术水平与公众期待有不小距离。正因此,随着全民环保意识和基层环境执法能力渐强,矛盾凸显。
“掩埋大法”,就是跑偏的具体体现。尽管《环保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上位法不缺,相关“控制标准”也早已确立。但是,科学严谨的“掩埋处置程序”,已然沦为某些无良企业的“就地(异地)处决秘诀”。
所以,在对该事件深入调查、依法追责之外,还需将目光投向对化工废料的减害处理问题。在当下产业升级的大势中,也只有重视清洁生产、悉心钻研固废处置的核心技术,同时规范环保标准、强化环境执法,堂·吉诃德式的实名举报,才不至于成为此类问题曝光的“标配”。
(华商论坛-土里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