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无人售卖、面部识别等与大数据、云计算紧密结合的科技产物不断在国内涌现,“智慧城市”的轮廓也随之愈加清晰。业内人士指出,在智慧城市的浪潮下,环保产业亟须提速跟进,通过科技的运用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监管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成熟案例不断涌现
智慧环保的建设目标,是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让数据的获取、传输、分析、决策服务形成一体化的创新与管理模式,旨在推动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应急、环境执法和科学决策更精准有效。
“城市环境治理、清洁生产、大气污染治理、水土壤污染等治理,都是智慧城市的核心内容。”在近日深圳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表示。
以水环境的智慧管理为例,它可以借助智能水自动监测和处理技术,采集分析相关流域环境大数据,通过对水质变化规律的动态分析来发现流域内的主要污染源,不仅对流域水质进行针对性改善,还能预测流域水质的未来变化趋势。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一模式在湖南省湘江流域已实现落地运用。
在环境管理的大数据智能决策平台方面,国内已涌现出不少较成熟的应用案例,例如贵阳生态环境大数据试点,厦门固废动态信息监测平台等。
陈晓红认为,这些智慧环保技术可加快推广到其他环保领域中。“借助物联网实时监测、大数据深度分析和人工智能辅助决策,能实时掌握环境状况并动态分析污染的成因,进而精准制订环境保护政策,实施环境治理措施。”
专家表示,推广智慧环保,最为重要的就是培养数据意识,综合考虑科技运用价值来规划智慧建设和管理,利用“互联网+”特性完成互动和协同防治,即用“大数据”的思维考虑“大数据+环保”的运行方式。
企业加快参与建设
在智慧城市中,智慧制造、智慧信息服务、智慧物联、智慧金融、智慧环保等都是重要组成板块,而走在创新第一线的深圳,这些产业已凸显出引领作用。一组数据显示,2017年,上述产业贡献税收达1070.3亿元,比2014年增加447.3亿元,占全市税收的比重从2014年的18.6%提高到了去年的19.6%。
“深圳在空气、水环境等方面治理的投入和决心很大,这为企业积极参与智慧环保提供了契机。”中国平安旗下平安智慧城助理总经理兼智慧环保、智慧城市云总经理杨顺祥表示,包括智慧环保在内的智慧城市建设现已成为平安的集团战略,有望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平安在环保领域入局较晚,但杨顺祥表示,凭借着由顶级科学人才组建的环保专业团队及近10年来超过500亿投入的科研优势,是平安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弯道超车”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
“例如,基于大数据提取可以把传统的环保事后处理提到事前,精准发现问题所在;利用区块链手段可以保证各类环保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他表示,智慧环保同样需要优质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并非一蹴而就。
杨顺祥说,目前各地在智慧环保工作中仍存在着部分“数据孤岛”,因此工作重点则在于通过优质的顶层设计,对智慧环保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包括业务规划流程、IT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等。“要使整个业务系统具备扩展性、开放性,以满足城市未来5-10年智慧环保的建设要求。”
“相较国内其他城市,深圳的环保理念和工作已经走在前列。”杨顺祥透露,目前该公司正创新性打造“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多项指标,对企业进行全维度、动态客观的环保评估,通过经济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希望能够在深圳这块创新热土上建立起标准,进而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