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
英国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希克斯的这句原话,道尽了金融与社会经济变迁的规律:历次消费升级伴随的产业结构的演进变化中,银行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7世纪末,英国依靠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体系提供资本燃料和动力。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其实是金融革命的产物。
20世纪初,摩根、卡内基等一众金融大鳄掀起了第二次金融革命,主导了五次并购浪潮,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如果说,此前的数百年,是银行为科技革命体注入新的活力。那么,在五年前,银行差点被“科技革命”所抛弃。
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银行业一直是与科技走的最近的一个行业:上个世纪80年代的ATM机、90年代的网上银行、十年前的手机银行。
在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银行业的转型并不简单。
在2018年年报里,针对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机构的重塑,“零售之王”招行做了深刻反思:
“过去十年,传统金融机构已惘然目睹了金融科技重新定义零售业务的全过程,从支付延伸到存贷款、财富管理,传统银行的资金中介、信息中介职能已受到深刻冲击,信用中介作用亦面临威胁。
随着社会发展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深入,金融科技重新定义公司金融和资产管理也迫在眉睫。”
金融科技的转型,不是一次简单的小修小补,而是一次全面的“大扫除”。
首先是底层系统架构的转型,从传统集中式架构转为分布式、开放式架构;其次是业务流程的重塑;再次是用户运营和场景生态搭建。
如果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属性的角度来说,网商银行反倒是新银行的“前辈”。
网商银行被认为是“国内首家跑在云技术之上的商业银行”,开了时代的先河。
从2015年起,这家没有线下营业网点的创新金融机构将通过互联网来开展服务。比如,网商银行利用数据智能进行贷款发放,300人就可以支撑了全国的业务量。
2009年9月成立的第一天起,阿里云就是一家金融级的技术和服务厂商,支撑网商银行最初的雏形——牧羊犬项目。
2018年,南京银行宣布联手阿里云,国内首个商业银行分布式核心业务系统顺利上线运营。其基于阿里云飞天系统构建的“鑫云+”平台已服务多家银行的上百万用户,平均每个客户的放款时间只需1秒,日处理订单量可达到100万笔,是原来的10倍。
同年的8月,民生银行通过与阿里云合作,将核心系统上云,并且成立民生科技有限公司。
在一些中小行的身上,也能看到非常多金融云的求变身影。
2020年,民营银行华瑞银行与阿里云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华瑞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加速向云架构转型。
上海华瑞银行科技部总经理叶宁曾表示,“移动银行上云之前,华瑞银行三年软硬件的投入逾千万元,上云之后,每年投入可以控制在数百万元以内。”
2019年底,华瑞银行在阿里云“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蚂蚁金融分布式架构SOFAStack、mPaaS移动开发平台和大数据风控平台的帮助下,已成功构建并上线了“祥云”私有云平台,支撑手机银行、营销系统、反欺诈系统、贷款核算等业务系统运行,同时实现了App的迭代升级。
数年的时间,国内大大小小的银行,都实现了“云上作业”。
然而,上云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味的跟风和不加选择更是不可取,核心在于认真梳理好业务需求和投入产出比。
要知道,上云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在上云之前,银行的IT人员,一定要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不同类型/规模的银行核心上云的价值差异在什么地方?
如何确保核心安全可靠的下移上云?
要启动核心上云下移的工作该如何准备,如何着手,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
核心上云的实施路径有那些, 采用什么样的步骤会比较好?
核心下移上云目前的生态是什么样子,有足够的服务和支持能力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考银行为什么上云,从来不是一件太晚的事情。
基于此,雷锋网《AI金融评论》与阿里云联合主办“银行系统云化升级”实战体验营,邀请到五位顶尖行业专家线上分享。
从本周起,阿里云新金融事业部金融核心部负责人陈威,网商银行基础技术架构部负责人蒋易民,将分别带来《金融核心云原生转型探索与实践》和《构建云原生架构-网商银行SOFAMesh应用实践》的主题演讲。
广度而论,从银行、云厂商、ISV(独立软件开发商)三大角色出发,不同视角讨论银行核心系统与应用的云化改造;
深度而论,专场内容覆盖银行上云的标准与选型、成功上云实战复盘、金融核心建设、云与AI的关系与内涵等多个方向。
本次实战体验营,为雷锋网2021金融云峰会的首场线上活动。后续将有更多嘉宾加盟。
同时,《AI金融评论》也将围绕银行上云、核心系统建设、云金融等主题,陆续推出多篇深度稿件。
为银行业乃至金融界,和科技圈,输出最立体化、最具前瞻性和参考价值的银行云、金融云内容,同时搭建高质量的微信社群,促进上下游企业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