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直播带货已成为当下购物的热门方式。越来越多的商家选择网络红人或流量明星,在直播间进行商品线上展示、咨询答疑、导购销售等。直播带货在给消费者带来优惠与便利、给商家带来商机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辛巴燕窝事件、郭美美售有毒减肥药事件等等,亟须引起重视与警觉。

不久前,江苏省某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管某租赁办公场地和仓库,向他人大量采购假冒国际品牌SK-II、DIOR、科颜氏、资生堂、兰蔻、阿玛尼等无包装、无中文标识的化妆品,并招聘网络主播、商品客服、仓库管理员等团队在阿里巴巴1688直播平台开设直播间,销售上述假冒注册商标的化妆品。至案发,管某团队累计销售金额38万余元,未销售货值金额42万元,违法所得11万余元。

在舆情分析之后,企业接下来就要展开应对措施。根据分析所得出的数据,判定出整个舆论发展所处的阶段,随后制定相匹配的应对措施,是这一环节的关键。

舆论情况从最开始的产生到后续缓冲,再到爆发阶段,它是会经历一段过程的。根据不同的发展构成,对应的处理策略也会有所不同。

1、舆论情况初期:安抚利益受损人群情绪,并表明企业应对态度

初期,事件影响的环境较小,舆论情况相对而言较为明朗且可控。此时,企业只要第一时间想利益受损的受众,进行诚恳的情绪安抚,一般来说后续整个事件的发展都会处于可控状态。

因此在初期,整个事件影响力较小,且“带节奏”的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此时企业第一时间消除事件中心群众的负面情绪,得到他们的好感,那在后续的事态发展中,或许危机引起的关注和热度,反而可以成为企业塑造品牌形象的契机。

另外,在事件发生的初期,如果企业正确做出因对,那在后续的发展中,就不容易出现“危机升级”的风险。

2、舆论情况缓冲期:事件影响力加剧,阐述客观公正的观点,抑制事态发展

在缓冲期,事件的影响力已经初具规模,此时舆论情况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很难通过关键人物负面情绪消除取得长足的进展,此时企业就需要从事件的不同角度,发表更多对企业有利的观点,但要切记这些观点要有理有据、逻辑自洽、客观公正,否则很容易被群众打上“水军”的标签,从而被人忽视。

这一阶段企业应该借助网络环境,有意控制舆论正负内容比例,避免出现群众负面观点一边倒的危险情况产生。

在事件后续发展中,企业只要不断的对各个“正面观点”提供“石锤”爆料即可。最大限度的提升这写有价值的正面观点的影响力。最终带动庞大的中立人群,让危机在不知不觉的悄然被化解。

3、舆论情况爆发期:舆情呈现不可控状态,需要“重量级”角色,调整“正负”天平

爆发期,危机存在往任何方向发展的可能,“危机事件性质升级”同样也有可能发生。此时企业对于舆情的控制已经很难通过引导或是控制比例来进行操作了,因为舆论条数基数太大,企业调控杯水车薪。

因此,此时企业如果需要走出舆论困境,要么搬出“一锤定音”的反转剧情,要么给出搬出“重量级”的第三方组织或人进行正面佐证。

首先,对于“反转”剧情,其实在很多人心中,都抱有期盼的情绪。人们都希望看到更加精彩起伏、跌宕的内容。比如在“庆俞年”撕逼大战中,双方每一次声明的爆料,都是一次剧情的反转,但有些时候“车速”太急,网友可能都转“懵逼”了。

其次,“重量级”组织或人,进行正面佐证,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事件,从而化解危机,化解舆论。当然,这个第三方组织或人的“分量”要足够重,否则可能会出现“事情没解决,反而惹得一身骚”的尴尬局面。

分类: 每日舆情 标签:
在线咨询
舆情咨询
采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