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思网络舆情监测发现,不少网友在各社交媒体上传本次事故的视频、图片。视频显示,浓烟从车库门传出,有三名满脸尘土、衣着破烂、赤裸上身的人员走出,疑似事故发生时的工作人员。
伤者已送医院救治,现无生命危险。事故发生后,相关区领导及公安、应急、消防、市场监管、卫生等部门立即赶往现场处置。
企业如何防范舆情风险?
一、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渠道日趋多元,包括联想、猜测、造谣等在内的各种信息极易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发酵。及时、主动释放权威之声并动态续报,在安全生产事故类舆情应对中显得极为重要,说事实、表态度、讲行动,不仅能打消公众疑虑,增进理解与支持,更能有效压缩不实信息的传播空间,引导舆论走向,为救援工作赢得时间和空间。
二、尽管最基本的传播是事实传播,但在安全生产事故类舆情中,最有效的传播是态度传播。诚恳的态度、同理且柔性的姿态,更容易获得舆论谅解。在官方通报或新闻发布会中,即使发布的事实再翔实,若缺少真诚的道歉和温情的慰问,其效果也会打折扣。此外,尤其应避免过分呈现领导指导工作动态,给人以“宣传腔”之感。在实体工作的开展中,还需做好家属接待、情绪疏导、善后等工作,一方面可以体现人文关怀,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防止家属因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而引发维权事件。
三、媒体承担着突发事件后舆论引导和稳定人心的重要职责,是地方政府涉事部门应急处置的重要帮手。在保障人员安全和不影响救灾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允许媒体记者实地采访、调查,以专业、权威的新闻报道填充舆论场,有助于满足公众知情权,扩大官方传播声量,减少杂音。因此,应坚决杜绝“捂盖子”的行为,以免节外生枝。
四、尽快调查核实、认定事件性质,厘清权责并进行必要的切割,将有助于缓释舆情压力。除了事故原因之外,事后问责也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公众对问责程度的关切暗含着对政府执法能力和监督落实的期待。因此,有关部门事后严厉问责,提高违法成本,形成震慑,也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