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思情报系统】:有关“Web2.0时代竞争情报系统发展”的讨论
发布时间:2021-08-06

编者按就汪春风先生的“竞争情报是皇帝的新衣?”一文征集各方意见,展开过热烈讨论,收到良好效果。此后不久,去年6月百度撤消了企业软件事业部,其竞争情报软件的开发和销售也划上了句号。此前,竞争情报系统的二大主力公司易地平方和天下互联也先后淡出这一领域。目前TRS和Autonomy仍在此领域鏖战。几年来陆续安装的竞争情报系统/软件在企业/机构实用的效果如何?竞争情报系统/软件将何去何从?Web2.0的出现会给竞争情报系统/软件带来何种影响和机会?就此,本刊邀请部分业内人士发表各自的看法。

陈飓(北京东方策略科技公司)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平民化使公众使用“信息系统”一次的频率大大提高。而在大众语境里,信息系统一般会被理解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竞争情报系统”或多或少是受了大众语境的影响。不然的话,百度、万方们就不会把自己的产品叫做“竞争情报系统”了。

应用情况不尽如意

实事求是地说,几年来陆续安装的竞争情报系统(软件)在企业或其他组织机构中实用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被认为是该领域的主流产品供应商易地平方、百度的退出市场就是很好的佐证。而本人在为许多企业提供如何咨询和培训过程中的实地访谈则提供了直接的证明——“不好使,不是我们想的那回事”。有些系统早已被闲置起来,甚至被放弃了。看来,系统的实际效用大大低于预期。既低于软件厂商的预期,也大大辜负了用户的期望。

导致竞争情报系统应用不尽如意的状况的原因何在?是用户的期望太高,还是软件系统本身就存在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都存在,但这些都是现象。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存在着深层次的原因——对“竞争情报系统”的认知错位。

严重的认知错位

如果客观地看问题的话,对于“竞争情报系统”这个说法和在此名义之下的众多产品,在情报界、情报软件厂商、企业用户中间存在着定义的模糊和认知上的巨大差异。这种情况导致了大家在论及这个问题时的鸡同鸭讲。在严重的语义混乱中大家实际上是在各说各话。人们是使用语词概念进行思维和交流沟通的,语词概念的混乱必然导致思维的混乱,混乱的思维产生混乱的行为。“竞争情报系统”概念的混乱和认知差异,不仅带来学科研究的尴尬,也伴随着厂商研发和用户选择使用方面的行为失据。在这种概念支撑下的产品和市场的发展必然是高度不确定的。不确定性未必就是坏事,但是如果长期不能清晰化定义产品和需求的话,这种不确定性就会持续下去,厂商和用户都会失去信心。“竞争情报系统”就是这样的状况,因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竞争情报系统的二大主力公司易地平方和天下互联会淡出这一领域了。

首先,情报界对于“竞争情报系统”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定义,或者说大家对于“竞争情报系统”这个概念没有达成共识。著名竞争情报学家、前《竞争情报评论》主编Prescott认为,竞争情报系统是一个持续演化中的正式与非正式操作流程相结合的企业管理子系统。我国情报战线的老前辈包昌火研究员也认为,竞争情报系统是以人的智能为主导、信息网络为手段、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的人机结合的竞争战略决策支持和咨询系统。如果照此定义,哪个商家都不可能生产和出售“竞争情报系统”,而只可能开发或者出售“竞争情报系统”的部分模块或者构件。我们(陈思、赵辉在《策略之源制胜之道——企业竞争情报指南》中)认为,所谓的“竞争情报系统”实际上不过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即MIS。确切地讲是“计算机和网络化的竞争情报信息辅助管理系统”或者将其称为“支撑平台”,当然它可以包括采集、分类、整理、发布和管理功能,也可以有网页自动采集,甚至可以有初步的相关与聚类分析能力。如果更进一步的话,还能提供一些情报方法和情报报告的模版和辅助流程。即便如上所述,它的功能和结构都和情报界对竞争情报系统的定义相差甚远。因此,我在对企业论及这个问题时不再使用“竞争情报系统”,改为“竞争情报工作体系”。主要是担心企业可能会误解。因为我们在谈这个问题时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上面定义的内容,另一个则是市面上出现的叫做“竞争情报系统”的产品本身。事实上是这种误解经常产生,我在同百度负责竞争情报系统产品的负责人谈到这个问题时,他坦承百度的产品实际上是一个竞争情报的工作平台。许多企业用户则认为你既然叫做竞争情报系统,当然就应该具备竞争情报系统(比如IPrcscott的定义)的主要甚至全部功能。因此就会当作一个完整系统来选购和评价,而不仅仅是说我购买了一个情报工作平台,而且是一个信息平台。

“竞争情报系统”需要改变

各界对于企业信息化的讨论已经得到一个共识:信息系统只是一个工具,系统的应用需要制度来保证。人-制度-流程-系统的统一才能保证系统得到有效运转。典型的情况是ERP。实际上,在ERP中已经嵌人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流程控制技术,尚且需要管理思想的改革。更何况目前的“竞争情报系统”还没有和企业业务流程有效对接和融合,就更容易形成和企业运作的“两张皮”现象了。也就是说目前的“竞争情报系统”在企业中很容易成为“孤岛”,成为摆设。主要原因是“竞争情报系统”进入不了业务和决策流程。

“竞争情报系统”如果希望真正进人企业决策流程并发挥真正作用必须具备两个特性:一是与企业主要业务决策直接相关联;二是让每一个系统使用者在日常工作中受益。做到这些是很难的,特别是目前在未和业务流程对接的信息管理层次的软件系统上。这就要求“竞争情报系统”从基本架构和设计思想上进行改进。那么,如何改进呢?实际上就是改变人们与“竞争情报系统”交互的模式,也是改变系统中的“内容”产生模式。Web2.0的出现在改变人们网络信息行为同时,就给我们带来了这个机会,也带来了改革的思路和技术。

Web2,0将改变“竞争情报系统”基本架构

“竞争情报系统”的问题在于它是一个信息系统,Web2.0的出现带来的恰恰就是把信息系统变为人机协同创造和沟通的系统技术,在这样的系统里人的行为和创造是主角,网络、软件都是工具和平台。让我用一个实际例子来解释这种影响可能带来的后果。长期以来CRM的效果都不是很显著,原因也是其信息系统的特性,一线的信息很难及时收集到系统之中,而一线的数据请求也不能及时得到回应。延时的回应也因为数据的质量而难以得到准确有效的分析结论。最终导致不能有效支持营销和销售决策,特别是服务一线销售和服务支持工作。针对这种情况,移动通讯的便利性被派上了用场。中粮可口可乐公司就利用短信服务功能,把-线员工的即时信息连接进入了系统,营销、销售和服务支持人员无论身在何处,就是在机场、商店或者客户的办公场都可以随时把信息传进系统,也能够通过手机获取决策支持所需的信息和数据。这一改进从技术上并不怎么先进,但是意义非同寻常。它改变了员工利用CRM系统的方式和内容,实施后的效果非常显著。当然,这中间需要移动运营商的技术和平台支持,同时也改造了CRM系统的结构。既定我们还希望使用“竞争情报系统”这个名称,但不再仅仅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而是一个以人的智能为主导、信息网络为手段、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的人机结合的竞争战略决策支持和咨询系统。那么Web2.0为我们提供了这个机会,因为它区别于Webl.0的正是人们使用网络、系统的方式和内容。以Web2.0的方式使用的“竞争情报系统”必然要做出结构的重大改变,因为人们将以2.0的方式和它发生关系,并在这种交互过程中为系统创造内容、贡献智慧。结果就迫使“竞争情报系统”也从1.0演变到2.0。我注意到《竞争情报》的执行主编张左之先生所做的竞争情报培训的一个标题便是这样的“竞争情报:从1.0到2.0″。也可以说是竞争情报从信息管理系统到工作体系的变迁。

彭靖里(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自从2006年初汪春风先生在网上发表了题为“竞争情报是皇帝的新衣?”的文章,对国内CI产业的发展前景表示怀疑后,作为CI系统开发与服务领头企业的百度,在2006年7月突然宜布撇消其企业软件事业部,退出国内CI软件开发和销售市场,加上竞争情报系统的二大主力公司易地平方和天下互联先后淡出这一领域,目前只有TRS和Auto-nomy等企业仍在CI系统/软件开发与服务领域鏖战。而且随着计算机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国内企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

目前约有60%-70%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以局域网为据础的不同规模的管理信息系统,有的大企业还建立了企业内部网。企业门户等先进的网络系统,ERP、CRM和SCM等管理信息系统开始进人企业,及时为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和信息服务,企业借助互联网对信息的搜集和发布利用也非常方便,面这些信息活动从前大多曾经是由企业CL.作部分承担的,如今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企业情报工作来说具有很大程度的替代作用,这是不言面喻的事实。如果CLI作仅殿于搜集竞争对:手信息和市场信息的话,就不免会受到互联网搜索引擎及各种管理信息系统替代性的冲击。特别是现在有些ERP系统升级版已开始在系统中增加了CI的模块。使这种替代性的冲击显得更为严迫。

面对CI产业发展前最的怀疑,以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迅速发展对传统CI的替代作用和百度等CI软件开发企业的退出在国内CI行业激起无数波测,有些企业成CI从业者开始对CI的研究及其应用渐渐失去热情。国内的CI研究与服务还有发展前途吗?CI系统/软件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将何去何从?几年来陆续安装的CI系统/软件在企业/机构实用的绩效如何?这些问题已引起了业内人土的普遍关注。针对当前CI产业发展中的上述疑间,本人结合多年从事企业CI研究与咨询服务的实践,对我国CI产业化的发展及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近年来随着我国CI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的不断深入,企业对CI的认识也更加清断,对CI系统的导人更加理性化.规范化,CI系统建设要求与企业的业务结合更加紧密。面仅仅建立在网络信息搜集和简单分类。汇总水平上的C1系统从使用的角度上看,与现行的信息系统功能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与企业导人CI的实际需求尚存在相当大差距在企业情报实践中已没有市场。这也是造成国内部分上了CI系统/软件的企业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CI研究与咨询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已由20世纪80-90年代企业对CI的不了解和需求不足,逐步转移到CI产品研发与服务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等方面,CI产业的发展思路及其产品研发与服务面临着更新换代。要根据国内企业CI需求的变化及工作特点,强化CI系统功能开发对企业不同情报需求的适应性及其对决策的支撑作用,将CI系统产品立足于企业或组织开展CI研究和战略决策工具的市场定位逐渐构筑起从用户(企业。政府部门等)。數据库公司。信息提供商.咨询服务公司。系统/软件开发商。到学校/培训机构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CI产业链。

2.虽然企业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每天都产生海最的信息,面临“信息爆炸”的巨大压力,在这些没有经过甄别。判断,整合和分析的信息中,真正有价值的。对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够及时提供帮助的情报却是非常有限。因此,CI系统的建设应当站在企业战略支撑的高度,充分利用原有的网络设施,对现有的其它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进行整合和完善。一方面通过将全员参与和协同的CI思想最合到不同类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中,解决CI系统与现行信息系统的兼容性,以及CI系统的“人机结合”接口和协同等问题,把CI活动中的组织网络,人际网络,信息网络有机地整合到一起,打破业务条块分割造成的“信息孤岛”。实现对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分析研究,使CI系统成为企业统一的公共信息门户和协网情报研究工作平台。另一方面在建设或改造升级ERP.营销和供应等业务信息系统时,逐步把CI系统的信息分析功能集成到了其业务系统中,这样不仅CI系统由于直接和管理信息系统连接,能够更快,更准确获得情报源,而且使得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根据CI系统所提供的情报不断调整各自所供给的信息内容,适时根据竞争对手和党争环境的变化调整生产,销售和服务,从整体上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3.在CI系统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强调其“情报分析”特色,要结合企业情报过程中规划,搜集。整合/分析。传播。评估等各个环节,以及SWOT.定标比超,波特模型,关键成功因子等CI常用分析技术的特点,引进和应用数据仓库,知识发现(KD)与重组。信息挖掘(IM).文本挖掘(TM)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等T技术。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企业要求,研究开发CI系统对各种类型信息(包括数据、图表和照片)的甄别。判断和分析等人工智能化研究功能,完善系统的知识集成和知识服务功能,提高CI系统产品在情报搜集。整合/分析.传播、评估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程度,提高CI系统对企业情报战略的支撑作用,使之真正成为CI研究和决策支持的辅助工具。同时应根据我国CI研究与服务的产业化发展的实际,加强对企业/组织CI用户有针对性的应用培训与服务,并克服目前CI专业培训中的“实用主义”或“等虚”倾向,进一步深化对CI系统技术原理,开发研制和应用技能的理论研究和培训,不断提高C1培训/教育工作的技术含量与专业化程度,使CI培训/教育与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增强其对不同层次CI研究与应用工作要求的适应性和服务的生命力。

竞争情报项目组(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张典耀执笔)不久前,百度、易地平方,天下互联等软件公司的竞争情报系统退出了市场,引起了业界的一些议论。我们项目组对此也作了讨论,认为主要的原因是这些系统虽然称作竞争情报系统,但严格来说并不具有竞争情报的主要特色,基本上仍是网上信息自动收集和发布系统,面收集系统的市场竞争本来就很剧烈,因此,有的产品退出市场是可以理解和符合市场规律的。诚然,竞争信息的获取也是竞争情报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按照竞争情报的理念,理论方法和大量实践的结果,竞争情报的主要特色应该是紧紧围绕市场竞争为企业或政府提供市场。对手。政策等环境的跟踪监测;提供有比较、有量化的分析评估;特别要提供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一应对的重大措施,项目或产品的评选意见。企业的发展战路报告等。那么,作为竞争情报系统的软件就需要为上述竞争情报活动的这些特色提供作为辅助工具的相应功能。如果达不到,系统就很难开发自己的市场,很难站住脚,甚至称为竞争情报系统都不大合适。正如竞争情报专家北京大学谢新洲教授所说的那样,现有的这些软件尚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情报软件。它们的主要功能还是在信息的搜索和发布上,面不能提供竟争情报意义上的分析与集成功能。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主任陈立波教授也明确地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即竞争情报系统是战略决策信息化发展的新起点,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竞争情报系统的重点是针对非结构化的,定性的决策问题提供辅助解决方案,特别是竞争情报系统可以作为信息集成平台,将原有的MIS.ERP系统建成起来,并能处理ERP等系统不易处理的文本信息,最终形成一个单位的信息门户,进而演变为单位的知识管理系统。根据以上的理念我们项目组在大量咨询实践基础上。也设计了一种竞争情报系统,称为“环信竞争战略分析系统”。它由“竞争信息自动收集系统”与“竞争情报与战略分析系统”兩个分系统构成。其主要功能有:

1.用户可实现网上竞争信息自动采集。分类,归档,发布或实现对竞争情报分析的完美支撑;

2.用户可实现对竞争对手。上游供应商。销售商。政府部门等重要网站的动态监视;

3.用户核心竞争力的最化分析和提升;

4.用户竞争战略或发展战略的分析和制定;

5.用户销售的产品。

投资或开发的项目,内部的经营管理,外部的价值链的评估与优化以及用户经营市场的销售预测等。通过系统模块正组和少量二次开发,还可满足用户在开展竞争情报活动上的其他具体要求。竟争情报系统是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几乎所有的用户都会提出二次开发的半定制要求,这种特性决定了网一种系统产品不可能有规核化的市场,只可能是少量的用户,即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所谓特定用户市场。要想使系统保持生命力,还必须不断接受新理念,不断病足用户新要求,不仅在名称上,更要在功能上有所创新。我们认为,真正具有竞争情报特色的系统,只要坚持下去,最终一定会受到用户欢迎的。

鞠英杰(苏州大学)

去年我曾参与“竞争情报是皇帝新衣”的有关讨论,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经过了一年时间的思想沉旋,对竞争情报是否是皇帝新衣的看达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我本人多年来一直热衷于对竞争情报的学习研究,对竞争情报事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对竞争情报事业的发展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据美国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的报道,在国外的一些企业也有很多都相继关闭了企业竞争情报部门,这对于从事竞争情报行业的人员,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领域的人员都是一个打击,是对竞争情报工作提出了质疑。但事实上,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一直也没有停止过,只不过它体现的部门和工作名称有所不同。目前世界各国的竞争情报领域的人才都十分匮乏,据我所知,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正在寻找竞争情报方面的专家,其他大学能够开设竞争情报课程的院系也不是很多。在我看来,竞争情报工作一直是一项非常高级的工作,从情报工作环节(图1)上来看它发挥作用的阶段是在整个情报工作的最后阶段,比较明显的体现在情报分析预测阶段。

缺少这方面的人才,高等院校具有竞争情报研究方向的毕业生也不一定能够胜任这项工作,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只是对竞争情报领域中的理论问题有一定的研究,与实际工作还相差得很远。与竞争情报联系很密切的一些课程更多是在商学院开设的,而我们从事竞争情报研究的人员更多的是来自图书馆学和情报学,这也是造成竞争情报工作好听不好用的原因之一。竞争情报工作是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的,当然也包括一些战术问题。而这两方面正是我们竞争情报从业者所缺少的。长期以来在国内竞争情报领域的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位,在高等院校竞争情报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不是很规范,往往停留在传统的情报工作上。竞争情报从英文上看它不是information而是competitiveintelligence,它强调的是intelligence(智能),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忽视的问题。从几年来国内竞争情报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状况来看,更注重的是情报收集整理的自动化,而忽略了智能化的发展。事实上任何技术也不能替代人的分析加工能力,对于竞争情报人才的培养是第一位的。南京大学在对竞争情报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强调分析思维的培养正是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在发展。

国内竞争情报软件提供商在艰苦地为生存而战,我想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缺少智能化的思想,希望能够建一个大而全的系统来完全取代人的思维活动,使竞争情报工作自动化程度更高,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应该说作为一名竞争情报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是很高的,每个人所能监测的领域范围是有限的。企业真正的情报工作应该是由一个团队来完成的,需要多方合作,这也是国内所缺少的团队合作精神。当然我也知道现在国内有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实际上应该是一种有利于团队共同来完成企业竞争情报的系统。它应该是企业的发展战略系统,如图2。

Web2.0的出现之所以我们认为对竞争情报软件有一定的冲击,那是因为web2.0的应用更加方便我们情报人员对于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加工,这种易用性与灵活性远远超过某些竞争情报系统。那么,它是否能够取代竞争情报系统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Web2.0的精神所在体现了媒体大众化的要求,强化了参与性、互动性和民主性,它非常有利于企业竞争情报团队的合作,调动企业可以调动的所有力量来共同完成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但是竞争情报仍然不能忘记它的智能性,它体现在竞争情报的分析与预测上,强调企业的战略管理。所以竞争情报软件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更多地体现在一些数据挖掘、文本挖掘和可视化研究方面,而这些方面正是我们竞争情报系统所缺少的,当然这种智能化的研究对于某一个领域的竞争情报又有极强的特殊性,不可能用一种软件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想用一种竞争情报系统打天下的思想是不正确的。应该按企业定制竞争情报系统,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同时要明确这种系统的使用是不同于一般的管理系统的,它需要从业人员的智慧的发挥,而不是机械的使用。《竞争情报》杂志举办的这次讨论非常好,在目前这种情况下竞争情报领域的从业人员,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统一认识。当前世界各国的竞争情报工作更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努力,真正让竞争情报工作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共同来开辟一个美好的明天。

分类: 舆情研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