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一直是争议最广最多的领域之一,其中被广泛使用的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再度引起热议。
6月29日,据路透社报道,两位知情人士透露,最常见的人造甜味剂之一阿斯巴甜(Aspartame)将在7月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正式列为“对人体可能致癌”(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的物质。
消息曝光后,迅速引起全网热议,登上各大媒体头条、热搜、热榜,许多品牌迅速澄清产品不含阿斯巴甜,如6月29日晚间,元气森林官方微博发文称,元气森林全线产品不含阿斯巴甜;奈雪的茶相关负责人称,2022年11月,奈雪的茶已经宣布全部产品使用升级的天然代糖“罗汉果糖”。
根据乐思舆情系统监测得知:2023年6月29日到30日总共监测到相关舆情14050篇,其中,疑似负面6583篇,疑似中性4901篇,疑似正面2566篇,主要来自于新浪微博、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
各类甜味剂产量:
甜味剂按是否会引起人血糖变动可分为升糖甜味剂与不升糖甜味剂,其中升糖甜味剂中的淀粉糖与不升糖甜味剂都是传统原糖的替代品,又可统称为代糖。鉴于血糖友好的健康属性,不升糖甜味剂近年来逐渐被大众认知、消费;其根据自然界中是否原始存在又可分为人工甜味剂和天然甜味剂。阿斯巴甜是一种最常用的人工甜味剂。
目前甜味剂仍以蔗糖为主,占比76%;人工甜味剂和天然甜味剂还有巨大的替代空间。
人工甜味剂发展历程:
1879年研究人员在研究煤焦油时发现了邻磺酰苯酰亚胺钠(糖精钠),甜度是蔗糖的300-500倍,由于其有轻微的后苦味和金属味,主要与其他甜味剂结合使用。近年来由于其致癌性使用量逐渐下降,在我国主要用于酱菜、果汁、蜜饯等,不得用于婴儿食品。从此开始了人工合成甜味剂的超百年发展历史。
各类甜味剂发现及通过审批时间
阿斯巴甜,又称天门冬酰苯丙胺酸甲酯,1965 年由西尔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验员发现,是一种低能量的甜味剂,味道怡人,无酸味和金属残留味,甜度是蔗糖的200 倍左右,但热量仅为其1/200,相同甜度的阿斯巴甜成本约是蔗糖的9.4%。此后在100多个国家获得认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甜味剂之一,
阿斯巴甜制造横跨消费、农业、化工3大赛道,既受终端需求影响、又与农产品、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息息相关,同时生产端与化工类企业更为接近,所以周期性很强。在每轮周期底部,一批规模较小的企业都会因成本而淘汰,几轮周期后,市场逐渐形成几大龙头垄断的格局。目前国内厂商集中度很高,华兴生物、江苏汉光等5家企业占据了90%左右份额。
然而,阿斯巴甜由于其不耐热的特性,无法用于烘焙食品中,且不适用于苯丙酮尿症患者。加上近几年产品所暴露出的缺陷(热稳性差、不耐酸碱、代谢物对人体有危害)导致市场销量有所减少。国内针对阿斯巴甜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并未做出明确的限制,最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提出“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而第五代的三氯蔗糖份额正逐年快速提升,已经替代阿斯巴甜成为应用最广的人工甜味剂。目前三氯蔗糖的龙头产商包括英国泰莱、金禾实业、盐城捷康、常州科隆、常州牛塘、山东康宝、山东中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