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定制化方案;点击试用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一、事件核心问题
- 违规招生手段:
- 广西科技职业学院、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通过“1+3学制”“预科班”等虚假宣传诱导学生入学,承诺“第二年后补办学籍”,实则违规挂靠中职学籍或要求学生以社会考生身份重新高考。
- 部分外省学生被以“低分录取”名义招收,但实际未达到分数线,学籍未被纳入教育部学信网系统。
- 受影响群体:
- 超百名学生(包括2022级、2023级)入学1-2年后被告知无学籍,被迫选择退学或重新高考,涉及学费损失超3万元/人。
二、校方与监管部门责任
- 学校违规行为:
- 绕过教育厅审核流程,擅自扩大招生计划,伪造“对口高招”资格。
- 向学生提供《入学通知书》但未履行学籍注册义务,涉嫌合同违约。
- 监管缺失:
- 教育厅未能及时发现民办高校招生漏洞,导致违规操作持续至2024年才被曝光。
- 广西招生考试院确认涉事学校招生违规,但未提前介入审核流程,暴露招生系统审查机制失效。
三、后续处理与争议
- 解决方案:
- 教育厅要求学校退还学费,并允许学生选择退学或就读“升学培训班”(实质为复读班)。
- 外省学生因学籍作废无法补救,需重新高考或转学,引发“二次伤害”争议。
- 法律途径:
- 律师指出学生可起诉学校违约,要求赔偿学费及精神损失,但取证难度较高。
- 舆论质疑教育部门处罚力度不足,涉事学校未受吊销资质等实质性惩戒。
四、暴露的教育系统问题
- 民办高校乱象:部分民办院校为扩大生源牟利,利用信息差欺骗低分考生,损害教育公平。
- 学籍管理漏洞:中职与高职学籍挂靠、社会考生身份滥用等灰色操作未被有效监管。
- 学生维权困境:受害者多为农村或低收入家庭学生,缺乏法律意识与维权资源。
事件影响:该事件引发全国对民办教育合规性的关注,教育部已启动专项整顿,要求各省排查类似违规招生行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