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突发事件舆情工作的应对与处置
发布时间:2014-05-26

 

近年来,围绕环境问题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此起彼伏,在经济、社会与政治三重压力下,中国应对环境污染进入高成本偿债期。同时,我国环境问题所面临的国际压力也日益加大,中国河流污染及过度开发给下游带来生态灾难、空气污染引起全球气候恶化等一系列中国环境威胁论在国际上泛滥。环境污染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论再在国际还真是在国内都在不断深化,一些因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各类突发事件也日益增多,而不当处理严重影响政府部门的社会公信力。

 

13年8月,由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联合发布的《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3)》就指出:2012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工业污染为主因;灾害事故类舆情占比逐年下降,环境政策类舆情比重骤增。环境类群体事件仍旧多发,邻避效应是引发环境群体事件的主要原因,网络动员力量显著使群体事件规模有所扩大。

 

当前,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特别移动网络的广泛应用,公众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并通过QQ群、米聊、微信、google+、论坛社区等平台形成热点议题、甚至引发线上或线下集体行动。随着上网人数的逐步增多、互联网普及程度的不断提升,环境舆情事件仍将不断增加,这对各地区政府的环境管理、舆情舆情和应对等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面对日益复杂的舆情环境,作为环境治理管理的直接责任人,环保局需高度重视网络负面舆情处置工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念,强化网络负面舆情引导能力,不断提升其网络负面舆情处置水平,营造正面的舆论宣传效果。

 

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 成立网络负面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更为积极有效的应对网络负面舆情机制,变被动为主动,提升应对网络负面舆情的处置能力。组建以局长、局党组书记为组长,各科室分工合作、共同参与的网络负面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实现网络负面舆情工作有研究,有安排部署,有分管领导。

 

二、 充分利用各类网站、论坛, 营造网上正面舆论

 

一是充分利用科技局官方网站、科技局官方微博、防震减灾办等官方微博,努力营造正面向上的网络舆论强势。二是加大对日常网上巡逻力度,加大对热门网站、热门论坛的信息排查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负面舆情,解决负面舆情于萌芽,妥善处置好网络负面舆情事件。同时,不断扩大舆情收集范围和收集深度,确保及时排查与部门相关的负面舆情。三是针对部门最近开展的工作和活动等进行筛选、排查,看是否有应引起网络负面舆情的关键词、关键句,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应急和危机公关机制,强化正面引导,逐步提高环保部门网上舆情引导水平,在民众和部门之间积极架设宽广高效“连心桥”,营造良好上网氛围。

 

三、 多部门协调合作,加强舆情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一是加强与区级各部门的协调合作,加大对网络负面信息的相互“通气”机制。对涉及本地、本单位的网上敏感、热点问题舆论先行早发现、早报告、妥善处理、及时回复。二是对网络问政信件及时收取、认真办理,形成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快事快办的工作机制,竭力减少网络负面舆情的产生的温床。三对有可能会引起网上热议和热炒的部门话题,建立网络舆情监控人员、网络评论员,官方微博管理人员队伍,及时跟进事态发展,努力消除误会,维护部门形象。

 

在加强舆情监控和引导的同时,环保部门还需做好:探索建立网络舆情信息报告制度,对网络舆情分级分类通报,初步形成网络舆情会商研判制度、网络舆情快速应对处置制度、网络舆情总结评估制度、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制度等一整套制度。

 

 

分类: 舆情研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