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通道”连民心——钦北传民情解民难纳民智
发布时间:2013-01-08

    编者按:表达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钦北区倾力打造“民情通道”好做法好经验,无疑是对这一精神更好地践行。

    在钦北区,当地通过打造群众信访、网络民意表达等“民情通道”,把便民服务关口前移,使民情及时畅达,民难有效解决,民智广泛吸纳,提升了民意在决策中的含量。今年以来,该区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1184起,调处化解1142起,调解率96%,群众来访批次同比下降了20%。

    信访渠道:敞开大门解民忧

    看着四个公园式小广场日渐成型,白水塘社区居民甚为欣慰。

    白水塘社区是钦北区综合条件较好的社区之一,但社区里却一直没有供居民健身娱乐的休闲广场。群众对此有不少反映。

    声音传至区委、区政府,相关工作人员随即前来调研。之后,当场决定在白水塘社区所辖的四个小区里各建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公园小广场。如今,四个小广场已初展芳容,将于近日向群众开放!“四个公园小广场的建设,固然乐了社区民众,但让居民感到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诉求成了现实。”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陈艳梅说。

    事实上,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努力让群众的诉求得以实现,是钦北区决策者所孜孜以求的执政理念和为民情怀。

    这一执政情怀,平吉镇榃标村小坪屯的村民体会颇为深切。小坪屯是一个较为偏远的山村,过去,村民们为了打水喝,得到短则几百米,远则数公里的山上用水桶肩挑臂扛,很是费劲。困难反映到区里,区政府迅速启动了小坪人饮工程,彻底解决了800多名村民的饮水问题。

    群众的合理诉求解决到位、无理诉求教育转化到位、生活困难诉求帮扶到位、

    违法诉求依法处置到位。这“四到位”,是钦北区信访工作的一根准绳。

    “信访工作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信访渠道能否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化解社会矛盾于萌芽状态,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能否带头解决疑难复杂问题,疏导群众情绪。”钦北区区委书记李从佳认为。

    为了疏通信访渠道,促进领导干部面对面做群众工作,钦北区近年来坚持实行党政领导定期公开接待群众来访制度,规定每月的15日为区委书记接访日,30日为区长接访日,每周一为党委、政府其他班子成员轮流接访。同时,该区在11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大调解中心,行政村设立调解室,村民小组则设调解小组和治保小组,并配备专职或兼职信访干部,明确工作责任,使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基层。今年以来,该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通过公开大接访等形式共接访群众60批240人次,共解决群众诉求36件。

    便民服务:关口前移架“心桥”

    一张小小的“民情卡”,温暖着李昌志兄弟俩的心。

    家住大垌镇米家村4组的李昌志兄弟俩是一对孤儿。年幼丧父,又遭母亲离弃后,两人便与伯父相依为命。在亲友的扶持下,兄弟俩解决了温饱问题,并逐渐长大成人,但日渐破旧的泥砖房始终困扰着兄弟俩的心:什么时候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好让刮风下雨不再担惊受怕?

    今年6月,老大李昌志手上得到了一张“大垌镇米家村党员便民服务卡”,卡上写着:解决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解决困难问题,提供扶持帮助……“我们的住房条件,能否帮改善一下?”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他拨打了卡片上领导的电话号码。

    兄弟俩的困难随即引起重视,其住房很快被纳入钦北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并快速启动建设。如今,兄弟俩那一层三室的房屋主体工程已完工,只待装修后即可入住。“小小民情卡,圆了我们的住房梦。”16岁的李昌志说。

    改善李昌志住房条件的“民情卡”,其实是钦北在各乡镇推出的“党员便民服务卡”。为给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钦北推出了“民情卡”举措,将印有乡镇、村委领导干部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的“民情卡”,印发到群众手中,群众遇上困难,只要打个电话,“民情卡”上的联系人便上门服务,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遇到的难题。“‘民情卡’架起了干群连心桥,既是群众反映心声、表达诉求的渠道,又是领导干部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米家村村委主任李昌标谈到民情卡的作用时,评价颇高。

    这是当地将工作关口前移的一种举措。为了促使领导干部主动深入群众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钦北区采取定点接访、重点约访、专题接访、带案下访和领导包案等方式开展“千名干部下访回头看活动”,将各级领导干部推向为民服务、化解矛盾纠纷的前台。“领导干部下访,直接面对群众,直接听取群众意见、汲取群众智慧,有助于构建无障碍民情通道,更有利于我们掌握和了解民众的需求,从而促使我们在各项事务的决策过程中提升民意的含量,让各项决策更加符合群众的利益。”钦北区区长莫东培说。

    回应“拍砖”:推动网络民意顺畅表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成为民意表达、公众对社会事务参与最为集中的场所之一。钦北区平吉镇广平移民新村的村民便感受了网络的“神奇力量”。

    今年3月底,该村的自来水管频频被人为恶意砍断,导致全村群众喝水困难。为此,气愤的网民在钦州一家网络论坛上发帖谴责此事。见到网帖后,平吉镇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对被砍断的自来水管进行修复,派出所民警也出警处理。当晚,村民就恢复了正常用水。

    与其说广平移民新村重新恢复正常用水归功于网络,不如说是得益于钦北区对网络民意的重视。在钦北,网络民情通道已成为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的“惠民工程”。近年来,该区推行网络舆情监测及网络发言人制度,安排专职监测员对网络舆情进行24小时监测、收集、反馈、跟踪,并由城区职能部门对网民反映的各种问题进行答复,从而有效疏导网络民意,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区通过网络民情通道共处理群众合理诉求29条,办结率100%。

 

文章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