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4年7月5日下午5时,杭州东坡路与庆春路交叉口发生一起公交车人为纵火案,事故造成3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15人,无人员死亡。从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该事件舆情报告分析结果来看,继2013年厦门公交纵火事件之后,又一次发生此类恶性公交纵火事件,挑动着公众舆论敏感的神经,并再次引发公车安全隐患及弱势群体该如何正当表达诉求舆论的反弹。
一、杭州7.5公交纵火事件舆情梳理
事件案发:微博曝光杭州公交燃烧
7月5日17时30分左右,新浪微博用户“@杭州in新闻”发布消息称,据市民报料,当天下午5点多,庆春路东坡路口,一辆公交车自燃。目前已知有3人在事故中受伤,具体情况本报记者正在核实。
18时20分,“@杭州日报”转发“@杭州in新闻”微博:杭州东坡路公交车自燃,群众自发加入救援!记者从杭州市消防部门了解到,有一名男性乘客在事故中遇难。有多人被送往医院,部分伤者还是由社会车辆自发运送。具体人员伤亡情况还在核实中。
媒体报道: 32人受伤无人死亡 疑似人为纵火
7月5日20时许,中国新闻网、凤凰网、人民网、新华网等众多媒体纷纷缓引杭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杭州”7月5日20时发布通报称,7月5日17时3分,杭州市公安局110报警台接群众报警:一辆7路公交车途经东坡路与庆春路交叉口时车内起火燃烧。共导致32人受伤,目前仍有29人在院治疗,其中重伤15人,无人员死亡。该车起火时,车上有乘客80余人。对受伤人员,省、市卫生部门及相关医院正在全力救治。
而据杭州本地媒体采访自警方的消息称,初步勘察,疑人为纵火,该车底盘、发动机无着火痕迹。
官方通报:与恐怖主义无关 犯罪嫌疑人锁定
7月5日22时13分,“@平安杭州”发布微博通报:杭州7路公交车发生燃烧事件续报#针对7月5日下午东坡路与庆春路交叉口发生的公交车起火燃烧事件,省、市公安机关正在全力开展调查。截止目前,警方没有发现该事件有与恐怖活动相关联的线索。
7月6日5时28分,“@平安杭州”发布微博通报:经省市公安机关全力侦查、从现场勘验、视频资料、调查访问等获取的证据表明,这是一起放火案件,燃烧液体有香蕉水成分。目前警方初步锁定放火嫌疑人系公交车内被烧成重伤的一名男子。
舆情发酵:犯罪嫌疑人确认 犯罪细节曝光
这一时期,随着警方发布杭州公交纵火案犯罪嫌疑人锁定的通报,该话题舆论焦点立即转移到对犯罪嫌疑身份和作案动机的关注上面。7月8日,由于公安机关对杭州公交车放火案的犯罪嫌疑人最终身份和作案动机的披露,把该话题舆论引向高潮。凤凰网、人民网、新华网、网易、新浪、搜狐等大量媒体和门户纷纷报道嫌疑犯作案前的家庭状况、生活环境、社交情况等细节,引发网友的热议,在微博上引发“杭州公交燃烧”等热门话题的热议。
舆情平息:表彰救人英雄 关注救生知识
10日过后,随着“杭州7.5公交纵火案”工作接近尾声,该事件的舆情话题关注度也开始趋于回落,趋于平缓。话题关注焦点由高峰期的“犯罪嫌疑人”转向了对事件中英雄人物的称赞和突发事件救如何提升救生能力的话题上面。
7月12日,杭州授予在杭州公交车放火事件见义勇为的群体和个人荣誉称号的表彰大会受到各路媒体的关注报道。同一时期央视表题为《杭州公交纵火案还原:乘客缺乏救生知识引关注》报道也被各大媒体转发,引起舆论的反思。
二、杭州7.5公交纵火事件舆情态势概述
统计乐思舆情监测系统“杭州7.5公交纵火事件”专题连续9天的监测数据,截至7月13日,网上有关“杭州7.5公交纵案”的话题声量高达42133条,话题舆情总体走势并未出现多次起伏。从走势图来看,7月5日事件发生当天,舆情并未出现爆炸式增长,话题声量仅705条。从6日开始,随着警方通报锁定犯罪嫌疑身份,该话题舆情开始发酵,话题声量迅速暴涨,在6日当天就达到3822条,到8日更是达到事件的高潮11134条。从9日到11日,虽然事件舆情热度依旧保持高温,但随着官方在舆情处置过程中对事件话题议程的引导,和事件的及时得当处置,话题声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事件舆情在不断“冷却”。到13日,“杭州7.5公交纵火案”话题声量降至1589条,事件舆情基本回位正常状态。
分析“杭州7.5公交纵火事件”专题舆情不同传播平台声量走势可知,在“杭州公交纵火案”舆情发酵过程中,媒体起着主力推动作用。7月5日杭州公交纵火案发生后,在微博、论坛、贴吧并未出现大面积传播时,媒体就表现出极强的传播效果,当天报道就达449篇,并在随后的两天时间里表现出明显的传播优势,日平均报道量在2100篇以上。8日之后,媒体开始报道声量开始出现快速下滑,到13日传播声量仅为129篇。
在微博传播方面,“杭州公交纵火案”话题声量高潮较媒体而言滞后,话题高潮出现在警方确认犯罪嫌疑人身份和公布其照片的之后的8号和9号,这两天的微博传播声量分别高达2769条和2963条。并且从9之后,虽然微博话题声量开始出现下降,但是依旧是该事件舆情发酵的主要平台,这一优势一直持续到了13日。
相对于媒体和微博在“杭州公交纵火案”话题舆情发酵过程中的明显作用,贴吧和论坛上该话题的舆情热度较为平稳,且一直保持在较冷却状态。其舆情高峰期出现在7月8日,话题传播声量分别为730篇和767篇。
从“杭州7.5公交纵火事件”专题舆情声量分布图来看,截至7月13日24时,该话题微博和媒体的传播声量分别为11762条和9697篇,两大平台共占总声量的51%,是该话题议论发酵的主要阵地。在搜索引擎方面,有关该话题的展现量也高达12706条,表现出极高的话题热度。同时,“杭州公交纵火事件”在客户端和微信平台上也获得不小的关注及传播,9天时间里平台的传播声量分别为778条和328条。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客户端和微信也成为未来舆情传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三、杭州7.5公交纵火事件网友观点
斥责犯罪嫌疑人纵火行为
网友“我要倒着看世界”:要死自己去死,还伤害这么多自己的同胞,恶心的家伙,畜生!
网友“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有仇报仇有冤伸冤,目标要明确,不能拿无辜百姓做报复对象
网友“当你还是”:就算你走投无路 也不要害无辜的百姓好吗,大家过的都不容易
网友“一颗发条橙”:有病要死自己去死别拉着别人啊!!
网友“老孙家的小女儿”:OMG这男的真 TM有病,有病自己死,别那么淡定拉着别人,烧不死你折磨死你!狗屎!
伤害无辜行为不可原谅
网友“小季伏枥”:如此残忍,纵有天大的冤屈也不可饶恕。
网友“南山卖鱼郎”:是什么也不能这样报复社会。多冤这样做也是该死。性质变了。
网友“橙子-Allegro”:强烈谴责一切针对无辜群众的恐怖行为,全民公敌。打击任何恐怖行为,人人有责。为受伤的无辜的群众祈祷!
网友“人间正道是良心868428”:公知往往把报复社会的罪犯描写成值得同情的弱者,从而挑起社会负面情绪,培养下一个潜在的罪犯。
网友“西西福厮”:公知这次一定会继续把杀人犯描述成被社会迫害的弱势。
安全隐患太多 不敢坐公交车
网友“柴小珊”:看了现场图片和当时的视频,触目惊心,各种后怕啊,在那样一个拥挤的空间内,真的无处可逃啊,以后还让不让人坐公交了!
网友“A-KON-A”:其实在国内很多大型城市都存在这样的安全隐患。人们都要出行,乘坐在这样的闷罐子里,只要一个人有邪念,搭上的就是众多无辜人的性命。
网友“仙人掌ZXZ”: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哪里都不安全,火车站不能去了,公交车不能坐了,麦当劳不能吃了,到底还有什么能做的?看来我们能活着,真的是幸运了
网友“MINI机器猫”:刚刚妈妈回来跟我说她下午看到7路车着火,诶,这年头坐公交车也不敢坐了,正值高峰,人太多也是因素。
纵火事件中群众自救举动感人
网友“嘻小璐”:传递正能量,很多现场好心人都参与了施救。
网友“当1979”:必须要为司机点赞!也呼吁不用恐慌,毕竟文明社会,大家要合力打击此类分子。
网友“kobe007先生”:杭州的司机好样的,临危不乱。
网友“英雄迟暮繁华依旧_HCC”:真的很感人!看到大家争相救人,私家车停下送伤员。杭州!赞一个。
网友“大象_15779”:杭州因你们的存在更加美丽,谢谢你们! 做为新杭州人,身在杭州,心系杭州,发誓为捍为杭州的美好而不遗余力!
群众自救和公车设计都需改变
网友“杭州1台”:最重要的是对公交车应该重新设计,应该让乘客能方便逃生。
网友“MaravillosaVida”:我每次坐车时候都看锤子和灭火器的位置,建议人们不要做低头族,多注意周边环境,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新浪克拉玛依手机用户: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公交车车窗应该设计方便拆卸或打开,另一方面要学自救,勇敢的一起制止。
新浪汕头手机用户:安全意识不是应该国家培训吗?出事了怪个人没安全意识,安监局是吃白饭的?
网友“老牛在魔都”:还是应该从公交车的设计入手,政府必须要有所投入。现在上海公交每辆车就两把安全锤,真正发生危机时根本不够。为啥不每个窗户一把呢?百分百是因为不愿意花那个钱!
其他观点
网友“无情”:严惩社会不正之风,防止有人学习仿制恶性事件扬名的念头。
网友“品茶心境”:请大家理性冷静对待灾难事件,不要转发此类起火视频传播社会恐慌情绪。
网友“Yoon咩”:为什么看到倒东西的时候所有人都推开了 看到拿出打火机没人去踹他扇他?
网友“janary”:知道安检的重要性了吧!!!别再因为安检而逼叨叨了!!!
新浪石家庄手机用户:最关键是没人把老百姓真正放心上,老百姓也没有发言的权利,方法都是人想出来的,但关键不在这里,方向比方法重要。
四、杭州7.5公交纵火事件媒体评论
新民晚报:公交车纵火案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也带来沉重的警示。相较之前成都、厦门、贵阳等地公交车纵火案,此次杭州公交车火灾事故中,乘客紧急疏散和打开逃生通道有所进步,但仍存在不足和缺憾,如车厢后门被乘客挡住迟迟不能打开,打开窗户并不顺利,等等。如果应急“软件”和“硬件”都有所提升,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当能少些,再少些。
光明网:发生在杭州的这场公交车燃烧惨剧,尽管目前伤亡情况不明,但乘客被烧伤的惨状令人不寒而栗。特别是,经警方调查,这场惨剧并非是自燃事故,而是又一起纵火案件,这更值得各地反思:纵火也好,自燃也罢,城市公交车,不能成为公共交通安全的一个软肋,更不能成为剥夺生命的“公交杀手”。
中国经济网:近年来,公交车燃烧事件已发生多起,无论何种原因,乘客的处境都相当危险。灾难面前,司机、乘客是直接受到威胁、处置危险的人,在应急管理中被称为“第一响应人”。从这起纵火案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尽管7路车周围的群众发挥了很好的救助作用,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车上乘客、司机的应对意识与处置技能还有很大不足。
南京日报:交车放火案属于故意制造事端,具有突发性,往往“防不胜防”。但也要看到,若能做到“防上加防”,最大限度消除公交车辆安全隐患,应能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发生率,也能把事故损害降到最低。公交安全就是公众安全,“血的教训”已不少,绝不能再用生命和鲜血去验证公交事故教训了。
人民日报:杭州公交车纵火案,令公交安全再次蒙上阴影。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和动机,犯罪分子置80余名乘客生命于不顾的行为,都是丧失人性与道德的,更是为法律所不允许的。希望警方尽快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同时,这件事情警示我们,公交系统需要进一步加强安保措施,排查安全隐患,不再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广大群众需要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和应急救生能力,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尽可能地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五、杭州7.5公交纵火事件舆情点评
“杭州7.5公交纵火事件”发生后,事件话题迅速在网上走热,一连多天该事件舆情声量曝出在高温状态,由事件引出的对犯罪嫌疑人身份的追踪,对犯罪嫌疑人作案动机的追问,对犯罪嫌疑人行为的谴责,对公众自救技巧和公车安全隐患管理的反思等话题在不断发酵。但是,从“杭州7.5公交纵火事件”舆情生态环境来看,其并没有像厦门公交纵火案那样出现谣言纷飞,质疑满屏的现象,也没有出现对与主流谴责舆论背道的同情和声援舆论。对整个事件舆情态势分析我们不难得出,“杭州7.5公交纵火事件”之所以能平稳过渡,跟其背后政府舆情的有效引导和处置密切相关,并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突发事件舆情处置蓝本。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及时通报,压缩谣言传播空间
7月5日17时许,杭州发生公交车燃烧事件,随着该事件经微博曝光引起舆论的强烈关注,话题舆情热点开始升温,公交车燃烧的原因及伤亡人数、救助情况等成为舆论热议焦点。5日20时1分,在事件还未出现大面积传播时,杭州公安局就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事件的第一次通报,及时向媒体和公众公布了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官方救助情况,和事件调查情况等详实信息。在随后的时间里,杭州多部门通过微博和发布会几乎几个小时就向公众和媒体发布事件处置进展情况。这些官方及时公布透明化的信息,很好满足了社会、媒体、公众对事件真相的需求和关注热情,从而压缩了谣言生存的空间,消除了公众舆论的质疑,对舆情向正常方向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快速行动,提前疏通公众不满情绪
杭州7.5公交纵火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紧急行动,消防、公安、医院等部门及时赶到现场处置,市相关领导及时赶赴现场指挥,走访医院慰问伤员,并调集专家来杭会诊,全力救助伤员。同时,突击检查全市8600余量公交车,紧急加强交通运输行业安全防范。而警方也全力调查,及时公布事件调查结果,当天就申明该事件与恐怖活动无关,并在6日通过案件性质为人为纵火,初步锁定嫌疑人,8日正式确定嫌疑人身份,宣布该案告破。在该事件的舆情处置过程中,一系列快速得当的举动,在公众情绪在蓄积之时就对其打开了释放的缺口,提前疏通了公众不满情绪,从而使得事件舆情在发酵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大量的指责、批评和吐槽声。
设置议题,引导舆情话题走向正能量
在“杭州7.5公交纵火事件”的处置过程,当地就注意了对事件的议题设置,通过媒体报道市民“救援团”的救人事迹,逐步把公众和媒体的注意引导到对救人事迹这一正能量的传播上面。例如在7月5日杭州公交纵火案各项工作才刚刚展开之时,当天23时中国新闻网就以《杭州公交车燃烧伤30余人 市民“救援团”成救人主力》为题对该事件展开报道,并被多家媒体转载,有效分散了公众舆论的关注力。而在随后的多天事件了,关于这一议题的报道量开始不断增多,传播杭州市民救人的正能量报道随处可见,并在8日举办表彰大会,着很好的把舆论话题引到了对英雄的称赞和关注上面。此举效果明显,在8日过后该事件舆情热度开始出现下滑,也并未出现一些抨击、问责等不利舆论声音,使得事件舆情很好的过度到了正常状态。
文章由乐思网络舆情监测中心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www.knowlesys.cn,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