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危机处置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2014-09-18

 

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引导和危机处置能力,是包括交通、公路部门在内的政府部门的一大软肋。不少政府部门当出现网络舆情危机时不知道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往往被媒体一报道或炒作,不是无所作为就是胡乱出招,将原本不大的事件演变为一场空前的危机。领导干部能不能迅速化解网络舆情危机,能不能将坏事变成好事已成为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经概括,目前在网络舆情危机处置上的主要错误做法有:
 
(1)封锁消息。一旦发生网络舆情危机,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封锁消息,不让公众知道,甚至不让上级部门知道。有的甚至不惜利用行政手段或司法手段进行干预。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网络舆情危机,几乎都出现过这一问题。
 
(2)一味辟谣和否认。有时即使网络舆情危机已经出现,媒体开始报道或炒作,有些地方和部门出于各种原因,还不顾事实一味进行辟谣,这对政府形象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3)鸵鸟政策。主要表现在不好说而不想说、不屑一顾、信奉“沉默是金”的信条。网络舆情危机已经发生,虽然引起媒体和公众的极大关注和强烈反向,甚至出现铺天盖地的批评和指责,但有关部门却任凭媒体轰炸,我自岿然不动。
 
(4)反应迟缓,敷衍搪塞。在社会舆论强逼的不得已情况下,虽然有所回应,但犹抱琵琶半遮面,三言两语,闪烁其词。
 
(5)忽视网络舆论和网络民意。有人统计,中国80%的危机从网络媒体爆发。许多形成舆情危机的始因却是网民所发的小帖子、邮件或博客文章,使得网络舆情迅速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并引起传统媒体的大规模介入。
 
存在上述问题,与其认识上的误区息息相关:一是担心突发事件一旦公开,会造成公众恐慌,影响社会稳定;二是认为事件原因还在调查中,难以说清或害怕说错;三是怕影响自己的政绩和前途;四是“家丑不可外扬”思想在作怪;五是迷信“谣言不攻自破”、“身正不怕影子歪”等说法;六是迷信“后发制人”。
 
目前,绝大多数组织关注的、监测的对象基本上还是传统媒体。在一些领导者的思维中,只有大的主流媒体才是舆论的引导者。这方面的教训非常深刻,许多危机公关失败案例就是因为不重视网络舆情引发的。众人皆知的华南虎事件,对华南虎照片的质疑首先源于网络,然而政府部门对网民信息的回应演变成为危机就是源于政府忽视网民意见,缺乏经验,反应非常迟钝,当网络质疑变成媒体质疑时,不可避免的舆情危机终于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