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因兴趣弃北大读技校 网友点赞
发布时间:2014-11-17

 

周浩

 

一.事件概述

 

11月17日,《中国青年报》的一篇《弃北大读技校 自定别样人生》报道引发网络热议。据该媒体报道,2008年,周浩高考660多分,青海省理科前5名,他听父母意见报考了北大生命科学专业。但从小喜欢“捣鼓东西”的他,对该专业没有兴趣。3年前他从北大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学习。对于自己的选择,他表示“毫不后悔,很庆幸”。

 

二.网友观点

 

截至17日下午6时,不到一天时间,仅新浪微博“弃北大读技校”微话题的阅读量就达1700多万,微博讨论1.7万多条。该话题的网络舆情热度非常高。对于媒体报道的周浩因兴趣弃北大转技校学习的举动,不少网友佩服他的勇气和坚持。

 

弃北大读技校

 

坚持自己,敢于选择,佩服。(80%)

 

@pure日月:很多人会说其很傻,但你不得不佩服这样的人,真正的做到了follow heart ,试问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世界是小小屋檐J:对他我除了佩服还是佩服,至少我自己是做不到这一点。加油!坚持自己,不忘初心的汉子!

@广广的菜地:这是明智之举,我就不喜欢上大学,可没他那样的魄力,不得不考虑周围人的想法,有些事决定不了。

@某小垂and王小夏:以前的自己一定会说放着北大不读真是傻逼,但是现在我觉得与其混着荒废着弄到一个北大的文凭然后迷茫倒不如快快乐乐的当个技术员 他的选择简直不能够再正确。

 

希望坚持自己的兴趣学习成为常态(8%)

 

@CSU_Ysj22: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尼克安闲:坚决支持孩子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更希望家长尊重孩子们的选择,毕竟是他们自己的人生。

@午夜梦语走向黎明:正常、普通,各人爱好,一点不是大事!——整个中华民族要把这事儿视为平常,这个民族就在渐渐地进步中了。

@深山溪水旁居:希望这种现象成常规。在一个平等自由的社会里,职业应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人都干自己喜欢干、乐意干的事,大家才能把事干好。但目前社会上还没有形成这种意识,希望周浩未来的道路上平安顺利,最后取得辉煌。

 

为什么不先获得北大学历再学技术?(7%)

 

@明天都幸福:别傻逼了,技校只不过成果来的快。如果是鼠目寸光,你就别上大学,直接打工去,当月就能见收益。

@心情52做主:你还年轻,急什么?就不能读完北大再去技校?好歹拿个学位证书啊,再说北大里就没有机械专业吗?先理论再实践不是更好?

@T-Bag-1983:行为很勇敢,但想法不好,不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这样活着多累,自己开心就好,不感兴趣痛苦,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值得尊敬和钦佩!但在如今中国,先把北大学历拿到,其实有助于以后更好的展开自己的兴趣,会有更大的平台。

@bz_lbn:这人不理智。读完北大,再根据兴趣读技校是可能的。但读完技校再想上北大是不可能的。在技校再怎么学也就是学了门手艺,和北大毕业生的眼界知识面不可同日而语。自己没社会经验,又不听老人言的犟孩子。现在嘴硬说不后悔,十年以后再看吧。

 

其它观点(5%)

 

@Ryan19491984:注意,他的专业是生命科学,要是建筑学,金融。他还会转?

@种在泡菜坛子里的花椰菜:他不过是选择遵从自己的心,就这样都能上热门话题,可见大多数人还是身不由己好想哭。

@唏嘘血雨:如果你没能成功 这将是你难言的隐私。如果你成功了,这将是你炫耀的资本。对与错,利与弊皆取决于你以后的成就。

@lgr4028:这位同学说自己喜欢动手,而不喜欢学习理论。我为他感到悲哀。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怎么能够在动手中摸索创新。

 

三.媒体评论

 

环球今日评:弃北大读技校,但愿这不是营销广告

 

稍微认真阅读后会发现,这则报道给人的感觉却很像营销广告。报道中不仅直接点出这所毫不知名技校的名字,字里行间还夹杂不少对学校招生政策、教学制度及硬件设施的正面描述,甚至引用当事人的话称该校“水平在行业内是领先的”“想学点技术,那这里就是最好的地方”。难怪有敏锐的网友评论说:“该校火了”“这广告打的,嗷嗷的”。

 

如果这篇报道不是广告而是真实的,周浩的个人追求显然是可以理解,也是值得肯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应当去效仿。必须承认,名校拥有的教育资源和平台仍然是很珍贵的,在当下社会,它也是很多人必要的现实选择,老师和家长的意见也多是出于实际层面的考虑。因为找工作时,名校的金字招牌往往是管用的“敲门砖”,而普通技校的学生再优秀,有时连证明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都得不到。弃北大读技校固然勇气可嘉,但因此付出的代价和承担的风险都很高,是不能被忽视的。

 

当然,中国的教育还存在很多需要反思调整之处,包括改进学校发展的趋同问题,增加专业选择的弹性,加强对职业教育、应用能力的重视等等。我们也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走上多元化发展的道路。(环球时报评论部编辑)

 

千龙网评:不要过于放大”弃北大读技校”行为

 

周浩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并不是去批判中国教育,更不是误认为如北大这般的名校已比不过一所技师学院,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知人善学”,无论是学校培养、家庭教育还是个人选择,都应该选择与个人特长相匹配的学校与专业,不必一味追求学校的名气。“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把人放在不同的环境里也会达成不同的效果,如果周浩家人、老师当初支持他选择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也许他的境遇将完全不同。

 

现在,人们佩服周浩弃北大读名校的勇气,但当他从技校毕业后,市场是否认可他,他的性格能否适应社会上强烈的竞争?这都还是未知数。周浩带给我们启迪,但他并不能代表中国教育和全体中国高校学子。在面对这种事件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冷静与理性。(胡蔚)

 

转载请注明www.knowlesys.cn,谢谢!

扫一扫,获取更多热点事件舆情分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