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思舆情周报:嫦娥三号携中国飞入4G时代
发布时间:2013-12-07

【20131207期】

2013年12月07日 乐思软件舆情监测室

一、本周舆情综述

  本周网络舆情事件初现即以“嫦娥三号”为主线,“张艺谋超生”事件为辅线;后期以“比特币”和“4g”为主线,“卡梅伦访华”事件为辅线为民众所关注。从舆论热度看,“比特币”相关话题位居本周舆情热点第一位,。同时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4G时代的到来的相关话题也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本周中国迎来科技热潮。

一周舆论排行榜

比特币在中国“水土不服”

  12月5日15时,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通知表示,比特币不是货币,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且存在风险,需加强监管,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通知一出,引发了舆论热潮,仅当天的舆论指数就达到本周的排行首位。
      据业内资深人士称,政府监管并没说取消而是规范。此次发文目的有两层含义:一是担忧虚拟货币冲击人民币地位,所以不允许以它定价;第二层是防止通过它来洗钱。他认为,未来将有大量的钱,来中国回购比特币。
专家解释比特币的兴起和互联网经济的繁荣有一定关系,比特币是“泡沫”的看法得到一致认同,泡沫一旦破裂,将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只是目前还没有爆发出来。

4G到来 初现狂热与不安

  12月4日下午,工信部宣布,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颁发“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TD-LTE)”经营许可,意味着,中国的移动通信正式进入4G时代。随着这一消息的发布,关于4G知识普及和解读扑面而来,舆论瞬间暴涨。
      4G的到来给电信业和广大民众带来绝好的消息。网速提升带来的换机潮,将产生上千亿元的终端手机市场,加上对移动互联网应用投资的预期,数年内带来的投资将达到上万亿元。对消费者而言,4G带来的最大好处是网速的大度加快。4G网络通常最高下载速度可达80Mbps以上,是3G网络的10倍以上。
      4G将带来的益处,同样也面临很现实的问题:
      网速虽然提升明显,但是目前覆盖成难:和速度相对应的,是信号的覆盖。目前这一部分尚未得到很好的落地,特别是4G信号的室内覆盖,依然存在较多问题。
      4G需要品牌,资费恐难大降:4G网速的大幅度提高,必将需要消耗大量的流量,若是资费上不能降低,估计很难满足用户的两全需求。4G时代值得期待,但如果对4G过度期待,则很容易陷入失望。面临这些局限性,舆论热度开始走低。

张艺谋超生 疑打“爱国”牌危机公关

  从今年的5月初爆出张艺谋涉嫌超生事件爆出,随后江苏计生委回应:找不到张艺谋本人,关于张艺谋超生事件的相关舆论已长达半年。11月江苏纪委“终于找到他”,29日声明张艺谋已接受调查。12月1日晚间张艺谋就超生问题公开道歉,他承认他和妻子陈婷的确生育了2子1女。此言一出,立即引来热评。
      随着张艺谋承认超生事件,并表明接受处罚,并有新闻爆出需缴上亿罚款。4日晚艺谋工作室”再发了一条新微博,文中提到“为什么十几年前退掉了美国绿卡?当初为什么不移民?为什么不把孩子生在国外?当年如果这样做,是不是今天的一切都不会发生?张导称只是说,他是一个中国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也是中国人,而且无怨无悔。”此微博一出,让网友觉得老谋子视乎进行危机公共。
      将超生与做中国人联系在一起,未免有些牵强。作为一个公民,是否移民是你的权利与自由,但是遵守国家的基本法律确是一个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不能将是否移民上升到爱国的精神境界。

二、舆情专题——“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一)事件概述

      12月2日,随着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由长征火箭发射升空,吸引了各大媒体和广大网友的关注,仅在12月2日,据乐思舆情监测系统显示与“嫦娥三号”相关的信息就达到了4654条,上万网友参与了话题评论。

(二)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1.总体舆情趋势

  12月2日以来“嫦娥三号”话题网络舆论关注度

  12月2日1时30分,搭载着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嫦娥三号的发射成功,引起广大市民的热情关注,激起强烈的爱国情怀。 舆论暴增,随着情绪的减弱,舆论迅速出现回落。

2.信息来源分布

  12月2日以来“嫦娥三号”话题信息来源分布图

3.舆情发展走势分析

      据乐思舆情监测室观察,12月2日1时30分,据新华社报道的搭载着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入轨,发射圆满成功的消息传来,随后引发网民们强烈关注和热议。随后引发相关话题舆情热度开始快速升温。
      12月2日,此话题相关舆情热度继续快速升温。当天的相关网络新闻由此前的80余篇暴增到2700余篇,相关微博也猛增。截止到今日(12月7日)10时,此话题的相关网络新闻已超过7047篇,相关的网络信息超过1.4万条。
      据乐思舆情监测室12月2日监测数据显示,随着这一喜讯的传来,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

  随着与此有关话题的热议,根据乐思舆情监测室的数据显示,舆论开始直线回落。
网络 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当这种情绪性的因素减弱,舆论热度就会出现回落。在进行舆情监测的过程中,将情感性因素放在首位,才能防止舆论的过度激增,提前防止出现舆论恶化。

  三、相关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一)中国探月三部曲

  我国的初步探月以嫦娥命名,嫦娥工程从2004年开始,计划至2020年前后完成,整个工程分三期实现,简称为“绕、落、回”。

      第一步“绕” 嫦娥一号:2007年 嫦娥二号:2010年 2004年——2007年
主要突破: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

      第二步“落” 嫦娥三号:2013年 嫦娥四号:未知 2013年前后
主要突破: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

      第三步“回” 嫦娥五号:预计2017年 嫦娥六号:未知 2020年前后
主要突破: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这一步将主要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

(二)海外媒体报道:“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盼进一步合作

美媒

  美国《侨报》3日刊载社论《“带兔子的姑娘”应成为美中合作信使》,文章指出,期待“嫦娥三号”能成为中美合作探索太空、和平开发利用月球资源的信使,为中国的太空飞跃和美国正在实施的新太空计划谱写互利共赢的篇章。

德媒

  德国《明镜》周刊网站载文称,此次落月探测是“中国在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中迈出的又一步伐”。

英媒

        英国《独立报》的报道说,此次发射任务与中国近年来空间技术能力有条不紊的发展十分契合。与中国保持密切合作的欧洲航天局,将紧密关注此次任务实施过程。欧航局载人航天项目主管托马斯·瑞特说,无论是否载人航天探索,都需要国际合作,这种合作对参与各方都有益处。欧航局与中国的合作将继续深化。

西班牙

        西班牙《国家报》的报道指出,嫦娥三号广受关注,正在绕月轨道运行的美国“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将对其进行观测。近年来部分国家的航天活动由于缺乏支持,其太空计划飘忽不定。中国则制定了有效的探月计划。

(三)网友观点:为“嫦娥三号”发射成功祝贺 替中国自豪

1.自发贺电祝福

2.踊跃为“嫦娥三号”写诗词

(四)专家观点:探月工程在艰险中不断创新

1.探月工程第三步过程艰险、难度更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人造卫星轨道动力学专家和卫星测控专家李济生表示,探月工程第三步“回”的道路难度更大,过程也将更加凶险。
嫦娥五号和六号将共同完成中国探月三期工程“回”的任务,即实现月球采样后自动返回。它们将带着“四件套”升空,分别是轨道器、着陆器、上升器和返回器。嫦娥五号预计将在2017年左右发射。
      “‘四件套’功能各有不同。”李济生说,“着陆器在月面软着陆,采集标本,然后通过月面上升器发射到月球上空,与在绕月轨道上运行的轨道器交会对接后,由轨道返回器将采集的这些标本送回地球上。”
      李济生表示,月球上空的交会对接是第一个难点。“在地球上若干观测站的监视和控制下,我们在地球上空的交会对接技术已经突破并验证了,但月球上什么都没有,很多工作不会像在地球上空那样可以在地面人员的监控下完成。”李济生说,月球表面极端恶劣的环境也将对月面上升器的升空和交会对接造成一定影响。
      对于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来说,从月球到地球的距离38万公里,也将是一段艰险的旅程。“当返回器靠近地球时,会达到每秒钟10公里以上的高速,如果以这样的速度直接撞上地球,肯定会粉身碎骨。”李济生说。
      “我们现在想的办法是先让它穿越地球大气层,通过大气阻力来减速,然后再控制它落到地球上。”李济生说,“从月球返回地球的轨道是一个大椭圆轨道,中途要进行几次轨道修正,形成一个近地点高度为500公里的椭圆轨道。如果轨道修正误差太大,近地点高度太高则起不到减速的作用,太低则可能使返回器在大气层中被烧毁。风险还是非常大的。”

2.应对艰辛旅程,嫦娥三号有六大创新

变推力发动机破解着陆减速难题

      航天科技集团专家介绍,发射升空后,嫦娥三号向着月球一路飞奔,直到设计师精心选择的动力下降点。此时,如果继续飞速前进,嫦娥三号在着陆时就可能一头撞在月球上。因此,必须让它慢下来。
      月球表面无大气。因此,嫦娥三号无法利用气动减速的方法着陆,只能靠自身推进系统减小约1.7公里/秒的速度,在此过程中探测器还要进行姿态的精确调整,不断减速以便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为了保证着陆过程可控,研制团队经过反复论证,提出“变推力推进系统”的设计方案,研制出推力可调的7500N变推力发动机,经过多次点火试车和相关试验验证,破解着陆减速的难题。

GNC系统新技术助力着陆段自主导航控制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着陆器GNC(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介绍,探测器动力下降过程是一个时间较短、速度变化很大的过程,无法依靠地面实时控制。对此,GNC系统设计了专门的敏感器,进行对月测速、测距和地形识别,确保探测器在着陆段自主制导、导航与控制。

着陆缓冲系统为软着陆提供牢固支撑

      当探测器着陆在月面时,着陆器撞击月面会形成较大的冲击,巨大的冲击力不仅可能造成探测器出现翻倒的可能,而且会激扬起月尘,对着陆器造成一定危害并影响任务成败,同时由于月球表面覆盖着一层松软且崎岖不平的月壤,这些都给着陆带来了困难。
对此,研制团队充分考虑了月壤物理力学特性对着陆冲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月尘的理化特性等,采用特殊的材料、设计和工艺,研制出全新的着陆缓冲系统,解决上述难题,确保探测器实施软着陆过程中,在一定姿态范围内不翻倒、不陷落,并为探测器工作提供牢固的支撑。

全球首创热控技术确保月面生存

      月球表面光照条件变化大,昼夜温差超过300℃,白昼时温度高达150℃,黑夜时温度急剧下降到-180℃。在长达地球14天的昼、夜里,探测器面临着月昼高温下的热排散问题和月夜没有太阳能可利用情况下如何保证温度环境的问题。为了能够应付极端温度条件下的恶劣环境,嫦娥三号采用了全球首创的热控两相流体回路以及此前从未在星上用过的可变热导热管,攻克月面生存的难题。

巡视器移动设计与试验解决月面移动难题

      月面覆盖着厚度不等的月壤层,并存在大小不等的月坑和岩石,其物理力学特性和月表地形都与巡视器移动性能直接相关,如何选择移动系统构形参数,开展地面移动性能试验,在月面环境下保证正常工作,都是巡视器总体设计必须破解的问题。对此,巡视器在总体设计之初,就选取了六轮式、摇臂悬架方案,并经特殊设计和有关地面移动性能试验、内外场试验等,具备了前进、后退、原地转向以及爬坡、越障能力,解决了月面移动的难题。

月面巡视自主导航与遥操作控制为巡视勘察清扫障碍

      为了能够在复杂月面环境中实现远距离行驶,安全到达指定位置,并保障自身的安全和稳定工作,巡视器通过自主导航控制解决月面环境感知、障碍识别、局部路径规划及多轮运动协调控制的难题。
      此外,由于巡视器月面运行过程是一个器地交互、地面持续支持的过程,与以往航天器在轨测控工作模式有着明显的不同。怎么办?设计一种与巡视任务相匹配的在轨运行操作新模式是必须解决的难题。对此,研制团队迅速组织人马,开展方案设计,经过无数次计算、论证、试验……终于开发出满足巡视任务的地面任务支持与遥操作系统,为巡视器顺利开展月面巡视勘察任务清扫障碍。

四、舆情点评


      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发射标志探月工程迈出新步伐,4G牌照发放,迎接4G时代的到来。中国一周迎来科技热潮,占据各大媒体头条,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强烈关注,一扫上周反腐残留的阴霾。
      与此同时央行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发文不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地位,一时引爆舆论。但同时由于比特币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或服务定价,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这一周出现中国入冬以来影响最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华北地区受污染严重,成为影响市民出行的重要因素。曾引发公众持续关注的张艺谋涉嫌超生事件,终于等到了张艺谋的道歉,并愿意接受相应的处罚,同时张导也打出同情牌进行危机公关。由于公众对其持有包容的态度,这一疑似公关新闻的爆出,并未引起舆论的爆发。
      同样引起公众关注的舆论事件是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在微博上与中国网友的互动,注册仅3天多时间,卡梅伦的微博迅速吸引了16万余粉丝。2日是卡梅伦时隔3年后再度访华的首日,他在微博上用图文形式展示了访问的几场活动。迅速吸引网友的热评。再次体现出微博分享传播信息的及时性。3日,一则“外国小伙北京扶摔倒大妈遭讹”的报道迅速传遍网络,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议论,并在3日下午出现急剧发酵和传播。随手被证实是媒体误报,实为外国小伙确实撞到大妈,用中文辱骂被撞者,此时舆论话锋迅速由谴责大妈转而指向老外,最终媒体的不实报道更是遭到网友的强烈谴责。媒体应该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在这“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信息传播迅速,一时的误报,再加上网民的一种情绪,就容易造成舆论的迅速爆炸,导致舆论的恶化。5日,一则小学女生电梯内摔打男童的视屏,迅速在网上传开,视频中小学女生凶恶的行为遭来网友的责骂,同时该事件也引起舆论对于教育的讨论。有关舆论在不断升温。
      在火箭与探测器在太空分离,火光迸发的那一刹那,激起无数中国人的爱国情怀。网友纷纷发来贺电,作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每一个中国人强烈的愿望,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乐思软件舆情监测室http://www.knowlesy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