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舆情管理现状及处置误区
发布时间:2015-01-21

 

随着自媒体和互联网的不断创新发展,我国网络舆情也表现出空前繁荣,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的积极性前所未有,网民的自我意识表达也不断强化。另一方面,网民文化水平整体不高、年龄偏小,而互联网传播主体虚拟化、传播方式多样化、传播途径便捷化,这使得负面曝光、突发事件频频。而作为国有企业,其国有身份决定了一旦出现矛盾容易被网友曝光,被舆论放大,引发舆情危机,如何处置突发事件和负面曝光成为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国有企业舆情管理建设的现状

 

一是国有企业舆情管理定位和目标不明晰。在宣传工作方面,国有企业往往过度依靠传统媒体资源,对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媒体系统缺乏足够认识与重视。因此,传播方式僵化、沟通渠道单一成为制约国有企业良性舆情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在对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处理时,国有企业依旧喜欢采用“拖”、“压”、“封”、“堵”、“撤”等传统方式,对一些负面信息采取删帖、关闭评论或网站等硬性的处理。这种被动粗暴的处理方式使得公众负面情绪得不到释放,反而激起公众的逆反心理,以致引发更大的事端和后果。

 

二是国有企业舆情管理工作机制和制度不健全。由于国有企业对舆情认识不明晰,很多国企舆情管理体系建设不健全,没有专业舆情管理机构或舆情管理机构不成系统,也没有高效的舆情预警、调查、分析和应急管理机制,很多都是由一些不专业的职能部门兼职,且多由人工监测,很难达到事前预防遏制、事后有效处理的目的。另外,很多国有企业还缺乏一个完善的制度,即使有也是比较分散零散,对于很多突发事件、负面曝光信息的舆情风险、级别认定不清,应对预案真空,结果导致舆情预警反馈不及时,舆情处置不科学,最终错过“黄金期”而引发舆情危机。

 

三是国有企业舆情管理队伍建设不足。在舆情预警和舆情处置中人才是最重要,而拥有一支专业的舆情人才队伍,这对国有企业舆情预警和危机处置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当前,受到整体舆情环境的影响,很多国有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络舆情工作队伍,但由于缺乏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组织制度来规范和监管舆情工作人员,或者因不能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国企舆情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不但不利于舆情危机的化解,反而在舆情处置过程中存在因工作人员处置不当造成的舆情次生灾害风险。

 

国有企业舆情处置存在的误区

 

一是删帖围堵,被动应对。很多国有企业把网络舆情视为敌情,面对危机如洪水猛兽,急于快速平息事件,不惜代价进行删帖围堵。这种应急方式虽然仅能解一时之困,但容易积累网民更多的误解和不满,甚至删帖行为一旦被曝光,会衍生出更多不可预测难以应对的危机。在“人人皆媒体”的网络环境下,删帖行为其实已经失去作用。而且“两高”司法解释已明确规定,网络公关公司删帖行为是非法经营, 这样的方式早已难以为继。

 

二是网络炒作,误导舆论。有些国有企业对舆情反映的问题存在侥幸心理,为了应对舆情危机,除了“围、堵、截”的方式进行隐瞒或删减外,还一味在公关手段上下功夫,借助公关公司进行反向网络炒作,实行软文营销、网络水军等手段,试图挽回不利的影响。这样的炒作一旦过头,击穿公众道德底线,必将透支品牌信誉,使企业处境更加困难。

 

文章原文全文:http://www.knowlesys.cn/ab/key/guoqiyuqing_fumi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