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思舆情解读:首开雾霾罚单能否真正化解霾危机?
发布时间:2013-12-11

 

这两日,有关“首开雾霾罚单”的话题热议在网上引起广泛的关注,该话题的舆情关注度也不断走高。根据乐思舆情监测系统(www.knowlesys.cn)雾霾专题监测的数据显示,至11日,“首开雾霾罚单”的话题关注量达到高潮,该关键词搜索指数达22064次,新闻传播量达642篇。而分析网上舆论,公众对于首开雾霾罚单的态度则并不乐观。

 

舆情资讯:辽宁首开“雾霾罚单” 八城市被罚5420

 

据新京报报道,记者从辽宁省环保厅获悉,根据《辽宁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暂行办法》,去年5月以来到今年10月末,辽宁省对空气质量超标的8个城市进行了处罚,罚缴总计5420万元,由省财政厅直接从下级城市财政资金中扣缴。

 

辽宁省去年5月公布《辽宁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暂行办法》,首次确立了对下级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后的处罚机制,到今年10月底,辽宁省已经对8个城市开出罚单,罚缴总计5420万元。辽宁省环保厅表示,罚缴资金将全部用于蓝天工程治理环境空气质量。

 

根据考核暂行办法,对下级城市进行考核的是辽宁省环保厅,辽宁省环保厅收集各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每月按日对各市进行考核。辽宁省财政厅则负责罚缴资金的扣除,直接从下级城市财政资金中扣缴。考核指标暂定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这三项旧的空气质量标准的指标,按照旧的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值按日考核。

 

网友热议:雾霾治理治根才更重要

 

首开雾霾罚单,罚缴资金将全部用于蓝天工程治理环境空气质量。这消息一出,网友媒体纷纷围观热议,舆情热度快速上升。11日“首开雾霾罚单”成为百度实时热点排行榜第一名。而由乐思网络舆情监控系统采集的新浪微博数据可知,截至11日16时30分,话题微博曝光量达5000条以上。用户“人民日报”该话题微博转发2366次,评论1315条成为最热单挑微博。对于首开雾霾罚单能否治住雾霾污染,舆论更多的是质疑。

 

@ _-追忆奥兰多: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好 希望能一查到底 形成多方面的问责。

@ 海星20111:项目上马的时候环保厅不批吗?批准也是它,罚款也是它,旱涝保收啊。

@ 从前有一个MAO:希望能整治在根上,不要再敷衍了事了。

@ 辽宁老关:严禁以罚代管,就像高速超载,罚款放行,迟早会出问题的,另外,罚来罚去,罚款又哪儿去了。

@ 钱拿到了,这钱怎么改善空气,给我科普下,在重污染企业继续存在情况下,如何用钱治理空气?

@ 珠海老康: 罚政府的钱就是罚纳税人的钱,罚不到制造雾霾的人,所以,对空气罚款只是上级政府创收的手段。

 

舆情点评:雾霾治理严格项目审批和问责是关键

 

首开雾霾罚单,对雾霾污染严重的城市给与资金罚款,罚缴资金将全部用于蓝天工程治理环境空气质量,这一政策的实施单纯从出发点上来看,是值得肯定的,表达了政府治理雾霾的愿望。但是,仅仅通过罚金来控制雾霾污染是否可以真正的到达化解霾危机的效果呢?这也许还真是一个问号。环境问题关系民生,环境治理不好,伤害民众健康,影响政府声誉,很容易引发舆情危机,因此治理环境问题应该作为政府工作重点来对待。

 

看这次辽宁首开雾霾罚单,处罚对象是市政府,罚金来自政府财政,从里我们就不难看到雾霾罚单对治理环境的作用应该非常有限。环境污染了,不去强化污染项目审批和监管,不去问责相关负责人的监管不力,而是打起了财政的主义,处罚纳税人的钱,这无法从根本上推动雾霾治理,反而让相关责任人有了一个“用钱了事”来逃脱责任的途径。雾霾治理,需要多管齐下,在保证严抓项目审批监管和强化问责两个核心基础上,再通过罚款来进一步推动是有必要的,但是单一的罚款显然会令雾霾治理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