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思舆情分析:北京地铁涨价与否 让选择权回归社情民意
发布时间:2013-12-20

 

最近有关“北京地铁‘2元时代’或将终结”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了热议。12月19日,来自乐思舆情监测系统(www.knowlesys.cn)热点话题监测数据显示,当天新京报“北京地铁调价五方案待选”的报道再次在网上引起不小动荡,舆情关注度不断攀升。“北京地铁调价方案”关键词以1268的搜索指数位列实时热点搜索榜15位。关于北京地铁涨价是否应该的舆论争论仍在持续扩散。

 

舆情梳理:调价方案在调研 北京地铁2元通票制或终结

 

今年7月16日,北京晚报率先报道了北京地铁可能涨价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一波议论热潮。但随后记者求证北京市交通委、市地铁公司、市发改委,均为得到涨价回应,因为官方未回应,涨价消息真实性待考证,所以该事件舆情随之趋缓平息。

 

12月14日,北京晨报一篇“北京地铁高峰段票价将差别化”的报道再次引来舆论对北京地铁涨价话题的关注。由于这次报道信息来自北京政府官方,票价差别化得到证实,由此拉开了北京地铁涨价舆情热议的序幕。

 

12月15日,来自新京报“北京人大代表:地铁高峰时段票价可加价至10元”的报道把该话题的舆情热度推向向高潮。据乐思舆情监测系统监测数据显示,仅凤凰网转载的该篇报道当天吸引网友23950人参与议论,跟帖达15233条。

 

之后,关于北京地铁涨价话题的议论就持续扩散,并在19日因北京地铁调价五方案的曝光而再次出现舆情小高潮,新浪网话题帖子达62265条,单挑贴文围观数达57323人,跟帖10188条。从贴文来看,话题围绕为什么涨价?涨价是否合理?是否应该涨价?应该怎样涨价等问题的争论不断发酵。对于涨价以上,公众舆论反馈普遍表示反对。

 

舆情热议:北京地铁涨价正反两方激烈争论

 

支持:北京地铁票价确实该涨了

 

@ 火星人-10000:赶快调价,调价的作用已经显现,已经有人计划逃离北京,很好!

@ mx梦想天空分外蓝:地铁提价确实能改善部分交通拥堵的问题,只要价钱在民众可接受的范围内调整就行。

@ 多可多郭:为什么上海广州可以高票价地铁,北京不行。同样是外来人口多的城市,北京就要有特权?

@ 小亚蜀黍要浪迹天涯: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涨价?你们要搞清楚每年北京地铁运营亏损20亿,这笔钱是由财政补贴,而财政钱哪来的?全体纳税人的税收。也就是说,每年是用全体纳税人的钱在给地铁乘客买单。这20亿完全可以做很多其他民生工程,补贴给地铁,有什么意义?

 

反对:地铁涨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 孙素敏:地铁涨价不涨价确实都不是重大的问题,问题是涨价后分流的客流去哪里?公交?私家车?还是打车?涨价后地铁客流少了,北京的整体的交通流量有改善么?真是一帮不用地铁上下班的人研究怎么改善地铁客流?

@ 南陲林叟:一方面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另一方面又涨价;一方面鼓励中心城区人口外迁,另一方面又准备分段计价,问题的实质是城市人口过度饱和,这个问题不解决,涨再多的价,限再多的号都是治标不治本。

@ 老灰狼:生活压力大伤不起啊!求减压!求降价!

@ 不灵光:公共交通请不要忘了公共二字!公共交通的初衷是什么?难道让大家开车出行吗?北京还不够拥堵?不要总是涨价涨价的!这种只有市场的思路不适合城市治理!全财政负担也不是不行!

 

 

舆情点评:北京地铁涨价需回归社情民意

 

谈及地铁涨价,不赞成的网友声音在网络上全面爆发,大数网民认为地铁涨价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同样,与声势浩大的反对声相反的是少数支持地铁调价的声音,他们认为对于北京地铁而言,如今的低票价已经难以负担整个地铁的运营,在这种情况下涨价是必然的,而涨价对于缓解交通压力来说也不谓是一个办法之一。

 

在双方各执一词的争论之中文章指出,沸沸扬扬的争论表面上看是地铁票价问题,实际上折射出北京市公共服务背后的隐患。数据显示,北京市每年都有巨额财政补贴专项投向公交、地铁。而这些高额补贴必然挤占其他民生支出。未来北京财政支出将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而政府可调控的资金十分有限,在空气污染、老龄化等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这种靠高额财政支出补贴公共服务的模式难以持续。

 

公交地铁作为与百姓出行息息相关的领域,其价格的波动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生活成本波动,因此各方舆论在此问题上的关注和讨论也就很正常了。因此,既然是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既然是舆论聚焦区,那北京地铁涨价还要充分从公众的角度去看问题,不应一味从自身利益出发做决策。

 

近年来,物价上涨不断,而相应的人们工资涨幅和涨频有限,人们的生活成本一路飙升,这都造成公众对于物价表现出极大的敏感性,稍有涨价消息曝出就会立即引来各方关注,招来反对。对于北京地铁涨价,不是不让涨,涨必须要考虑公众的感受,是否是大众所需。要让北京的公共交通保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百姓的接受力和政府的合理承受力,这样的价格体系才会走得长远,并将双方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