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监测推动政府舆情应对机制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网络迎来了自媒体时代。这一时期,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网民成为了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媒体。越来越多的网民选择将各种网络媒介平台作为事件曝光、情绪宣泄、知识分享的主要渠道。

网络舆情爆发的快速性和不可控性使得公共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对各级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提出挑战。许多政府部门因为缺少网络舆情危机处置经验,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足,在网络突发事件面前表现出失声或者失言的现象。

突发事件发生后,一些政府部门可能由于网络舆情监测不到位,负面信息发现不及时,对突发事件危机的爆发知晓滞后,导致在突发事件舆情形成初期官方舆情失声的现象。这种失声现象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缺乏网络舆情监测手段,对网上信息发展动向掌握不及时造成,另一方面则可能是政府部门故意为之。

一些政府部门在面对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风暴时,奉行热事件冷处理的法则,在事件发酵初期保持沉默,采取回避、恶意封堵的态度,而是实行利用行政权力打压异己言论、删帖、封号等粗暴手段企图压制舆情危机爆发,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官方失声导致真实信息缺失,粗暴压制手段激发公众的逆反心理,这些因素只会使得网络舆情危机持续发酵,最终酿成大祸。

与在突发事件面前失声的政府部门表现相反的是,有些政府部门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则表现的过分积极。这种积极反映的是这些政府部门因为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建设滞后,对事件发展的状态没有足够准确的认识,不了解网络舆情的发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对事件的舆情发展无法做到心中有数,而又想尽快解决舆情危机,于是表现出一种盲目感和急躁感。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经常由于对整个事态发展缺乏正确的预判而导致言语上的失言,结果把舆情危机引向高潮。

那么政府部门如何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做到不失声更不失言呢?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加强对网络舆情信息汇集、分析和处理能力,弥补因舆情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准确而导致的决策失误,提升自身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水平。

首先,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建设是必要条件。自媒体时代,网络环境越来越复杂化,网络里面暗礁丛生,而现在政府部门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稍不留意,就有“触礁”的危险。而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就可以通过对网络里的“暗礁”进行实时探测,发布险情预警,从而减少“触礁”概率。

其次,强化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媒体应对艺术。有时候媒体应对失言也是网络舆情危机走向高潮的重要因素。2011年温州7.23动车事故引发一场声势浩荡的网络舆情危机,铁道部形象在这次危机中严重受损。然而,把对铁道部“讨伐”的舆论危机引向高潮的是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的失言。他的一句“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引发舆论谴责声一片,王勇平自己也因失言被调职。

因此,在面对舆论的质疑时,政府部门应该强化舆论议程设置能力,提升媒介应对水平,从而保证舆论引导功能的最大化。而利用如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类型的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对需要应对的事件实施网络舆情监测,帮助危机公关人员和领导了解事件处于的网络舆情环境,网民对事件的看法意见以及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为选择适合的媒体应对话题和采取正确的议程设置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舆情引导效果,化解舆情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