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舆情监测

在信息高速发达的网络时代,在已把“知情权”列为公民基本权利的今天,面对高校危机中的网络舆论,高校必须形成一套完备的应对策略,通过网络监控,掌握信息制高点,建立应急机制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利用传统媒体和舆论引导,打好舆论反击战,才能扭转被动局面,重塑学校形象。

二、高校舆情危机应对机制

在网络时代的突发性事件中,各高校管理层应根据新媒体传播的具体特征,建立健全一套完备的危机应对机制,以应对瞬息万变的舆情。

首先,第一时间启动舆论应急机制,建立舆情应对领导小组,保持第一时间的快速反应。在很多高校危机中,从最初的事件发生,到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二次传播,到舆论领袖的议程设置,再到网络舆论的热议,通常不会一步到位,从诱因到最终的舆情恶化,危机爆发,通常都有一个时间差,但恰恰是这短暂的酝酿期,完成了由事件新闻到公共危机的引爆过程。而高校危机中的很多领导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首先想到的处理手段就是掩盖事实,推诿责任,敷衍媒体,这无疑会导致矛盾的深层次激化,最终将媒体推向对立面,使后续工作陷入被动。因此,高校危机应对机制的第一要务,是要及时快速地查明、公开事实真相,对事件性质有客观、明确的判定。及时厘清事实真相,不仅表明了校方的态度,而且对后续问题的处理也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参照,更利于查清责任归属,抢占舆论先机。

其次,利用主流媒体公开信息。“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导向,就传播者而言是一种主观追求。为达到引导的目的,其基本的方式便是以媒介为主要渠道对公众的说服,改变舆论或者巩固、扩展原有的舆论。[1]”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是解决问题,澄清乱相的前提,高校在事发后必须第一时间公布事件信息和调查进度,借助权威的主流媒体公开事实,查明真相,稳定舆论导向,扭转不利言论,是高校危机应对的首要选择。主流媒体的积极参与,舆论监督职能的发挥,议程设置功能的完成,对危机的缓解非常重要。传统媒体在传播速度上没有网络媒体快捷迅速,但有获取第一手资料的优势,从容的发布周期又为查明真相、深挖本质提供了充分的准备。而校方,应主动通过新闻发布,确保事件解决过程中每一阶段信息的公开,把握每一环节的舆论走向。

再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随着网络舆情时代的来临,高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它对于促进高校的信息公开,营造和谐的校园及网络环境非常重要。在现有的高校体制下,一旦出现校园危机,高校的舆论应对往往显得被动、无措。在很多高校中,所谓的临时发言者往往由学校党委宣传部长扮演,作为学校的中层,没有得到高层明确处理意见和态度,没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应对媒体就显得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校内遴选一到两名熟悉法律和媒体运作规则的候选人,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确定为学校的新闻发言人。危机发生后,对内,启动应急机制,确保校内各环节口径一致,除发言人外,其他各级领导均无权代表学校表态;对外,发言人必须承担应对媒体的责任,不论舆论环境有利还是不利,都必须在第一时间快速做出维护学校形象,稳定舆论的公开言论,为学校后续工作做好铺垫;对发言人,高校领导必须对其专业能力有足够的信任,在确定好应对思路后,把对外发言权交给新闻发言人,绝不能在关键时刻牵制阻挠,影响新闻发布效果。好的新闻发言人代表的就是学校的形象,一个头脑清晰,思辨力强,形象上佳,气质沉稳,表达流畅的新闻发言人,无疑对重塑高校舆论形象,缓解媒体关系,赢得舆论支持有着重要作用。

最后,充分意识到舆情监测的重要性。新媒体时代,高校在做好日常宣传工作的同时,必须具备舆情监测意识,牢牢把握网络平台,对网络即时监控、官方网站、网络议程设置等问题应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