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科技园
来源:
在台湾西北部,距台北市约7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它就是新竹市。新竹市滨临大海,空气清新,温泉、瀑布密布,每年吸引着大批岛内和海外的游客。自从这儿开始兴建“新竹科技园”以后,这座美丽的城市又罩上了一层现代化的工业与学术科技气氛。
新竹工业园区位于新竹市东南部,园区控制规划范围为2100公顷,其中可供开发的土地约600公顷。园区提出的建园口号是“多目标、多功能”,使园区“学院化、公园化、社会化”。新竹科技园被公认为亚洲三个主要科学园区(另两个为日本筑波、韩国大德)当中最为成功的一个。新竹科学园区不仅成功地将台湾地区推向信息产业全球第三、半导体产业全球第四的地位,而且台湾当今10大企业当中有7家来自新竹。
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经济迅速发展,为了弥补加工出口区外销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弱的不足,促使工业升级、产业结构变革,台湾当局经过充分论证,决定以美国斯坦福科学工业园区即硅谷为模拟样板,在新竹兴建一座科技型的工业园区。当硅谷渐渐成为寸土寸金之地,生产成本逐渐增高时,台湾有意识地吸引国际大企业把生产制造转移过来。通过资金投入、产业引导,使本地出现一大批集成电路生产型企业。低廉的成本、优异的质量使美国企业纷纷把产品委托给他们代为生产加工。台湾成为全球最大的OEM,也叫代工基地。
选择新竹作为科学园区主要考虑了两个有利条件。首先是地理位置好。新竹距台北只有70公里,离桃园国际机场、基隆港、台中港都不远,而且岛上的纵贯铁路和南北高速公路都经过此地,交通十分方便。第二是这儿的科技机构集中,有台湾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精密仪器发展中心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附近还有许多机械、电子、石化等企业,可以与园内的工业相互配合。
到2001年底,园区共有高科技公司289家,其中有34家公司股票上市,25家公司股票上柜,3家公司股票在美国上市。总资本额6183亿元新台币,占台湾产业资本8%;年营业额达6510亿元新台币,年贸易总额6952亿元新台币,占台湾对外贸易总额的9%。
园区从业人员有10.28万多人,62%为大专以上学历,硕士有1.67万多人,博士有1209人,平均年龄31岁。其中,海外学成回台人员4108人,由他们参与设立的公司113家。在园区21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海外学人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带回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理念在园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新竹工业园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六大支柱产业,即集成电路、电脑及辅助设备、通讯、光电、精密机械、生物技术。这六大产业中以集成电路和电脑两项产业成绩最显著。目前,这两项产业的总产值占科学园区营业总额的90%以上,是工业园区高科技发展的主体。园区内集成电路厂商有78家,产值高达558亿元,有从集成电路设计、生产、测试到包装等各种性质的上、中、下游公司,形成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成为世界集成电路产业的重镇之一。工业园电脑及辅导设备生产产值也超过540亿元,产品有个人电脑、监视器、图像扫描仪、网络卡、鼠标等。其中,鼠标和图像扫描仪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为全球产量的80%和55%;网络卡和终端机的产量占世界第二;个人电脑居第三位。岛内宏基、神达、美格等重要电脑商都建在园区内。
新竹工业园非常重视产品的研究开发,并且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以1999年为例,新竹工业园的厂商共投入386亿新台币用于研究和开发上,占当年总产值的5.94%,这个比例远远超过台湾一般厂商1%的研发比例。在这386亿新台币的研发费用中,用于集成电路产业研发的就占了275亿新台币,可谓一枝独秀。另外,新竹工业园有1万多名研发人员,是员工总数的12.5%,其中又以致力于集成电路产业研发的人员为最,多达5578人。除了重视创新,新竹工业园的厂商还格外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积极申请各种专利。有数字说明,1999年这一年,联华电子获得台湾的专利280项,获得国外专利434件。
- 园区企业
- 暂无入园企业记录
- 招商项目
- 暂无招商项目记录
说明:本文内容编辑整理自互联网公开渠道,转载仅作对信息共享之用,本站对本信息之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文章本身的观点不持有认同态度。
政府网络情报信息数据库
互联网风云人物名录
世界500强公司简介及名录列表
上市公司最新公告信息
各行业展会简介
各行业展会开展预告信息
政府企业招标公告
政府企业中标信息
全国科技园区简介
公司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