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思软件

提交需求|联系我们| 请电400-603-8000

穹顶之下,柴静雾霾调查带来的大数据治污思考

2015年2月28日,前央视调查记者柴静携带《穹顶之下:中国雾霾调查》回归公众视野,该片一经播出迅速成为舆论暴风眼,而“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该怎么办”三连问引发了公众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同情和焦虑。正如柴静所说,面对我国日益严重的污染现状,我们该整么办?在大数据被炒得热火朝天的当前,我们不妨从《穹顶之下》作为切入点来聊聊如何利用大数据助力污染治理。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以大数据战略为导向的数据应用走进公众视野,成为当下最热应用领域。因此,数据如货币黄金,正成为一种新型经济资产,大数据已成为差异化竞争力研究的新领域,成为企业创新的机遇。技术研究机构IDC曾预计,大量新数据无时无刻不在涌现,并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从通信到测定方位、温度甚至大气化学变化,大数据应用无处不在。那么,作为公众最为关注的污染治理领域,该如何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呢?

大数据的存在形式及产生方式

(一)web社会媒体的发展推动交互数据的空前繁荣。以微博、微信、博客、播客、维基、在线论坛等为传播介质的web社会媒体为人们提供了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心情、态度和观点的平台,如传播于Facebook、Myspace、YouTbue、Twitter、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平台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转发、评论、点赞等各种信息数据,都是web社会媒体时代的交互数据,其构成了大数据的很重要一部分。

(二)互联网生活方式衍生社会传感网络。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下,每个漫游于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网民都是一个潜在的具备高度智能的传感器终端。他们在社会和自然环境中自主移动,参与各种活动,并通过感觉器官对周围环境中发生的一切进行全面的感知与信息收集,利用自主只能进行分析与解读,最后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以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与其他传感器(网民)进行实时互动,并在互动过程中使信息更趋准确化。由此,亿万网民群体则可构成一个极其庞大的社会传感网络,而其信息在智能化、广度、深度、准确性方面都是传统监测手段或传感器产品无法企及的。

(三)网络信息背后暗藏污染治理情报数据。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增长,公众文化素养及个体意识的强化,网民通过舆论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日益增强,特别是对与民有害的环境问题容忍度不断降低。于是一旦出现环境污染问题,网络空间会涌现如发现、曝光、观点、评论、主张、情绪等信息内容,虽然这些信息来源分散、表达随意、语义模糊,但背后蕴含着环境污染问题构成要素的时空分布、污染源、污染强度、污染原因、处置结果、治理方法等情报数据,这些处于动态实时交互的海量网络信息内容,构成了网络上污染问题的大数据。

大数据助力污染治理的可能性

穹顶之下,柴静雾霾调查带来的大数据治污思考

全面参与度越来越高,社会传感网络下的污染源、污染状况等情报探测、传播与反馈非常及时,网络虚拟空间中的污染态势呈现与现实中的污染态势几乎同步。

社会媒体能够营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社会化全民动员情势,不仅深入民心,而且会得到积极践行。广大网友成为分布各地的智能污染监测传感器和监督员,各行各业以行业专长来帮助治理污染。如网友可以通过手机拍照、拍视频、投诉、曝光等方式公布污染源、污染状况等详细信息,环保部门出面制止、处罚、关停污染源,环境治理机构提供治理方案等。

社会媒体的作用已深入到灾害应急管理的各个环节。如在媒体报道、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平台上传播的各种污染时空分布、污染源、污染强度、污染原因、处置结果、治理方法等信息数据,有些污染预警甚至通过网民微博或微信曝光的信息来向民众传递污染实情,发挥着超预期效果。

网络虚拟空间中的污染反馈信息在网民之间频繁互动过程中,可信度越来越高,地理定位越来越准和普及,结构化程度及可辨识性越来越好,数据质量不断增强,可利用价值大幅提升。

大数据在环境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一、环境污染监控预警。在当前网络空间中,储存和传播着各类与环境污染相关的信息不计其数,这些信息分布零散、来源分散、辐散面广、数量巨大,分布于微博、微信、媒体、在线论坛、博客等各种网络传播平台。这些信息中有很多是关于环境污染的报道、曝光内容,这些信息环保部门在现有监督条件下不一定都可以及时触及得到。而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如乐思信息中心系统来实时全面监测和收集这些传播于网络空间的环境污染信息,并利用系统的预警系统,一旦发现污染曝光信息,及时向监测员发送预警报告,可以帮助环保部门及时处置,减少污染扩大化。因为网友分布广泛性,这也无疑中延伸了环保部门治污监督面和触角,保证环境监督更加立体。

二、环境污染信息收集分析。网络化时代,环境污染问题监控与应急管理面临着信息不完备、风险认知缺乏、群体行为研判困难、决策滞后等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而围绕大数据建设为核心的网络信息中心系统具备了全网开源数据采集的要求,可以以每天百万级的信息采集速度建立数量庞大的环境污染信息数据库,再通过对数据信息的自动分类聚了、走势趋势研判、信息目标指向、信息数据指向、信息语义分析聚类等多途径、多维度分析,研判出各地环境污染状况、污染源哪些、什么类别的污染、污染持续的时间、污染影响的人群、污染处置情况、公众对污染的态度、污染级别、需要的应急处置级别等数据报告,从而为环保部门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上的参考和建议。

三、环境治理效果反馈。在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由于污染源分布广、污染点辐散面大,污染治理后的效果怎么样,是否出现在此复发现象等对于环保部门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而基于网络大数据的信息中心系统可以补充这种效果反馈真空。如,环境污染治理过后,当地是否再次出现有关同类环境污染问题的曝光、问责信息出现,舆论对当地治污后的感官反应是什么,这些信息数据都是治污后的效果反馈组成。通过对这些信息一定量的收集整合,从而统计研判治污后的污染浓度、污染天数、是否再出出现同类污染源等数据,为是否进一步实施治污提供借鉴。

我国拥有庞大的网民群体,这就相当于拥有几乎覆盖全部国土空间的潜在社会感知终端,其产生的终端感知数据可以高达百万甚至亿级,这些数据背后蕴藏着许多环境污染治理所需的数据情报。只要合理利用好大数据这一战略平台,依靠信息数据谋求在治污领域的新突破将不再是理想。

本文为乐思网络信息中心(www.knowlesys.cn)创作文章,欢迎署名转载



推荐阅读

国有企业如何应对网络负面曝光
大数据环境下CIO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法
信息数据采集如何为企业和个人征信服务
智慧公安构建如何化解数据饥饿
电力企业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监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