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思舆情:舆情危机中“舆论倒逼”现象的四种表现类型

“舆论倒逼”是指在公众中形成的与官方与官媒期望形成的舆论不相协调、出乎所料的舆论,这些舆论反过来迫使官方和官媒对其中涉及的问题作出回应,政府部门还要作出相应的处理。“舆论倒逼“现象的频繁出现伴随而来的往往舆情危机的爆发。通常情况下,“舆论倒逼”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类型,了解“舆论倒逼”的表现,对于舆情危机处置具有很好的知道作用。

1.因政府部门信息不公开或公开不实信息导致“舆论倒逼”

政府与公众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如果是在自媒体成气候之前的时代,政府不公开应该公开的信息,抑或公开了不实信息,公众只能是徒唤奈何;但在自媒体时代,公众则可以运用手中的传播媒介,自如地发布信息、发表意见、参与众议,以舆论对政府有关部门施压,逼迫政府部门如实公开信息和纠正错误信息。著名案例如“华南虎事件”。因此,政府实行信息公开,特别要在公开有关灾难事件信息、敏感事件信息、棘手事件信息和可能担责的事件信息方面经受考验,争取主动。

2.因政府部门不作为导致“舆论倒逼”

政府部门受人民委托,应该用手中掌握的公权而作为。然而,有些部门却是常年不作为,一旦事故发生或者酿成大祸,就不能不陷入"舆论倒逼"的困境。2013年1月4日发生在兰考的弃婴被大火吞噬的悲剧,主因是当地有关部门的公共责任缺位。事发后,该部门必然处于舆论的漩涡之中。在遭遇"舆论倒逼"以后,它才开始检讨自己的缺位和不作为。应对这种“舆论倒逼”的根本之道是重心前置,彻底改变懒政思维。

3.因政府部门乱作为导致“舆论倒逼”

政府部门应当依法依规而作为,不应违法违规胡乱作为。胡乱作为者,在人人“麦克风”时代必定遭遇“舆论倒逼”。公众会通过手中的“麦克风”,质问其作为的依据何在、意欲何为。而此类“舆论倒逼”所体现的逻辑关系是:政府部门的不当作为或胡乱作为在先,充满批评和质疑之声的“舆论倒逼”在后;前者是后者的因,后者是前者之果。只要政府部门的不当作为和胡乱作为行为存在,这类"舆论倒逼"现象就不可能消失。

4.因腐败行为没有受到惩处导致“舆论倒逼”

网络反腐是制度反腐的必不可少的补充,尤其是在反腐尚存在制度缺失的当今时代,网络反腐尤其不可或缺。在这种背景下,要求舆论对腐败给予一些宽容是不现实的,对腐败‘零容忍’尤其是互联网的天性。但腐败在现阶段又的确是消灭不了的,这个矛盾将制造社会情绪的反复发作,扰乱国家政治生活本应有的节奏。中国只会朝着廉洁社会的方向走,即使是有些激进的舆论,官方也必须适应它的倒逼。发达社会有些官员因为某个在我们看来不大的廉洁过失而下台,这种情况将会逐渐在中国上演。

深圳乐思舆情监测:www.knowlesys.cn转载请注明,谢谢!